这本书的作者是陶勇,我认真地听了樊登老师和陶勇老师的对谈录,上网搜到了有关陶勇老师的事件,对陶勇老师多了几分了解。
陶勇是朝阳医院的眼科专家,在北京朝阳医院有一个神话一般的存在,他就是眼科医生陶勇。身为80后的他,早早就已经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且在36岁就成为了博士生导师、教授。葡萄膜炎是世界级眼科顽疾,只有极少数顶尖医术医生才能治疗,而陶勇就是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位怀揣理想和抱负,希望为祖国医学做出更大贡献的医生,却在2020年1月20日下午被自己的一名患者崔振国砍伤。这导致他从此再无法拿起手术刀。
1.你在比较中失去的,你可以从存在中要回来。
你有你自己的健康,你有你的幸福和你自己的方向,所以在比较中失去的幸福和和谐,从存在中要回来你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2.从存在中失去的,从比较中要回来。
自己身上存在的那些不得不面对的无奈和不得不面对的生活中的压力、工作中的压力,那就通过与那些比你更差、比你的身体失去更多健康的这些人的比较中得回来。
我的感悟:幸福和拥有是比较出来的。当你学会平衡自我的时候,你就学会了坦然面对。
3.我会觉得医学对我来说,可能已经不完全是个工作,它可能更多的是你不停地探索自己、探索宇宙、探索社会、探索真理的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说是一条修行的路。
我的感悟:只要心静,何处都可以修行。就像那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4.世间的很多事情是一个平衡,很多事情只有时间能告诉你答案。你的选择是对是错,有时候只有时间能告诉你答案。
5.快节奏的生活会缺乏发酵,没有发酵的话,我们所经历的所有东西,包括看短视频也好,浏览网页也好,它没有变化,一旦经历的这些东西没有发酵,它们就不能形成你自身的东西。如果生活节奏太快了,尽管你好像接触了很多东西,貌似经历了很多,但是你回头一看,感觉这一天好像啥也没干。
我的感悟:很多时候,我也会有这种感受,忙忙碌碌却觉得一事无成。但我发现,要找到目标,当你确定目标的时候,你会自然放弃一些和目标无关的事。
6.陶勇老师分享自己认为的医学生涯三阶段。我觉得适用于各种行业。第一个阶段就是“技”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艺”的阶段,就开始要创新了。最后就到了“理”的这个阶段。它会让你看到更多医学上的道理。
陶老师对“干眼症”“近视眼”“白内障”都进行了“理”的解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在平衡,如果打破了平衡,那就会出现问题。突然对大自然、对每种生命都多了一种敬畏。
7.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有时候常常会拘泥于细节的抠,而事实上失去了更大的天。例如我们非得看到一个毛孔,但是你会失去对骨架的认识一样,在很多特别细节的问题上,你不妨放它一马,同时也放自己一马。
我的思考:我对于儿子的问题,有时候就拘泥于细节的抠,就是我总是纠结于他忘记穿拖鞋而光着脚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不是要放过他,也放过我自己。
当我静静地敲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些文字在我心底再次泛起涟漪,随之平静,随着文字,你会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儿,你好像试着用书中说的角度去看这些事儿,有一些纠结好像也释然了,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的人,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试着去改变一种心态,也就学会了“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