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的物品越堆越多,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望着凌乱的房间,我痛下决心,这次一定要好好收拾一下。正好,最近在读日本整理大师近藤麻里惠的《砰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她以独特的整理方法而闻名,她提出人们应该把所有同一类别的物品放在一起,逐一拿起,问问自己,它是否带来了快乐,只留下让你砰然心动的物品。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做了很多的清理,舍弃了那些常年不用但又舍不得丢弃的东西。房子在经过仔细的清理后焕然一新,再摆上一瓶喜欢的鲜花,立刻变得温馨舒适。原来房子和人一样也需要空间,才能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我们日常收集回来的各式各样的物品,其实并不是那么需要。内心产生了一个很单纯又很重大的疑问。为什么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依然有那么多的人不快乐,不幸福,对生活不抱希望?到底什么才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呢?很多人在不开心的时候,都喜欢去购物。确实,购物能令人心情愉悦,可是短暂的“心情愉悦”跟“心获得满足感”真的是一回事吗?“心情愉悦”是一种快感,而不是“心获得满足”的幸福感。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而我们的不幸福就是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如果说物品无法填满人心,那该用什么来填满呢?
今天,在美乐爱觉观察日志班,一个小伙伴看了另一个小伙伴分享的文章后写了这样一段话,她说:“对现在的我而言,吸收到一个有用的信息或者观点、思维,远远比买了包包、衣服兴奋得多。现在已经过了物质给人带来快乐的年代,补充精神食粮会让人获得更持久的幸福。”
深思了良久的问题,有人给出了完美的答案,我深以为然。观察自己这一年来的变化,确实如此,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质上的富足更能给人满足和幸福。这一年我开始有意识的大量阅读,在一本一本的书中,我到达了自己未曾到达的远方,认识了很多无缘相见的心灵导师,学到了崭新的思维模式,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精彩的人生。我的内心前所未有的平静,是书籍给了我前行的力量。是的,用“学习”来填满内心是最佳的方式。因为对文字的热爱,9月份,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在网上报了”自由写作空间”的付费课程,没想到收获比预期的更多,年纪轻轻的Rita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她不仅非常用心的给我们讲授写作技巧,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榜样。在这里链接到了很多美好的人和事,不仅仅是写作,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诠释。虽然写作水平仅仅只是记流水账的阶段,原本中途也曾经想过要放弃,但是我看到了很多小伙伴的热情和努力,在大家的带动下,两个月的时间,八个星期的每周一文,我竟然坚持了下来,连自己都难以置信。当我收到课程结业证的那一课,内心幸福而满足。是的,我还不够优秀,但是我渴望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成长。课程结束后,我毅然给了自己一个更大的挑战,持续加入了“每周一文写作精进群”。未来,期待找到更完美的自己。
可能你也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年轻人非常崇拜杨绛先生,高中毕业的时候就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并倾诉了自己的人生困惑。杨绛给他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之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我迄今都觉得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精神苦恼的人最简洁而朴素的忠告。多读书,多学习,少想点乱七八糟的东西,内心丰富了,所有的烦恼就迎韧而解了。身边的朋友说,“你最近好像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了。” 听了这话,内心非常喜悦。其实我的外在并没有改变,只是我的心变了。俗话说"相由心生”,你的心变了,容颜也就变了。在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心也被塡得满满的,哪还有时间去抱怨呢?
对我而言,学习就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忘好奇心,去了解自己,去寻找什么才是恰到好处的状态。只要持续保持“学习”的状态,我想我的心每一天都能获得满足。
*试着想想看,什么才能真正填满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