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喜马拉雅听到的一句话:读书,意味着还未向世俗妥协。以前安安静静坐下来,一整天一整天看书是件容易的事,现在,看一会书就会浑身不得劲。需要调剂和放松。
凌晨两点,看完书去翻微博。刷到喜欢的作家在香格里拉开写作静心班。立马能预感到自己下一次大的开销走向,年轻时喜欢一些艺术的东西,年纪大了就要开始对自己欲望做减法。但减来减去确定以后要在读书、写作、身心灵探索领域多下功夫。
关于读书,从小最爱。别人家孩子过年有了红包,都是用来买零食。而自己存的钱,多是存着买学习用品。出来工作那会儿,对工资没有任何期待。发了工资最大开销就是从当当成堆成堆的买书。看完后又成堆成堆的买。很可惜,那样特别能静下来,有充沛时间阅读的时间并没有维持多久。后来自己从幼儿园配班,做到主班,能用来看书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都用在操心各种班级周计划、月计划以及学期计划或者各种下班后的教案、环境布置以及大大小小节日节目排练的事中。
后来,离开幼儿园后,因为各种环境变化和心境不同。坚持读书好像变的很难。
一直是个父母眼中不听话和晚熟的人,对人情事故的处理都是在离开校园后才一点点在走的弯路里,才明白和重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技巧。
关于自己人生规划,前些年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在身边人都追求着名利、爱情、家庭时。自己一直都是个局外人。到如今都没觉得这一生非要找个人成家立业是必须要完成的事。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把自己为什么要成家立业弄清楚比着急忙慌,把自己和另一个人捆绑在一起重要。还有,探寻这一系列后面的问题比结婚有趣儿。
所以,为一个失去的恋人哭得死去活来、或者报复等等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基本为零。
有那个闲功夫,分分钟拿去武装自己。从肉体到灵魂,也始终相信多年前看过的一句话:关于男人这个东西,是要用来超越的。
还有,看到很多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口口声声说爱就觉得很荒谬。可能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就算很喜欢一个人,也仅限于知道你曾经很喜欢一个人,你喜欢过的人喜欢过你就OK了。
其实,不同年龄喜欢过的异性都不大一样。十七八岁和二十七八岁喜欢的人相差不要太远。但万变不离其宗,年轻时倾向喜欢好看的、有气质的、带点忧郁的小青年。年纪大了,就喜欢些能量比自己强大的,气质干净能彼此罩得住的。
但更多时候,觉得孤独真的是个好东西,所以有人为赋新词强说愁。可能自己就是这种体质的人,注定要以孤独作为养料,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存在着。所以,心甘情愿在围城外,冷眼旁观着。
直到现在,在各种世事沉浮中,越来越清楚自己内心的样子。明了自己的心性,还是觉得与其费心寻找那个珍视自己与自己匹配的人,不如自己先把自己内心珍视的东西呵护好,做到自己野心、希冀和行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