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被关爱,那就生病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

“你爸你妈更喜欢你还是你弟弟?”

“两个都喜欢。”

“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爱你?”

“我生病的时候。”

时隔二十多年,儿时与邻居大婶的这番对话在脑海里仍依稀可见,我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脱口说出这么一句话,不过越长大越发现,它恰恰代表了我童年最重要的期望。

小时候,因为爸爸总是太忙,家里大部分时间只有妈妈、弟弟和我,而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妈妈总是分身乏术、每日忙得焦头烂额,于是在我三岁那年,便去了爷爷奶奶家。虽然爷爷奶奶把我视为掌上明珠,给了我无限宠爱,但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母爱应该是最想得到的吧,尤其是看到一个毛头小子不争不抢就拿走你在母亲那里所有的宠爱,重要的是你还得假装大度、处处忍让以便获得妈妈的疼爱,心里总归是气愤的。

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愤愤不平有了发泄的出口——生病。只要一生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都会涌到我身边嘘寒问暖,我向往已久的零食和玩具会不请自来,我的坏脾气会无限被包容,我一时的糟糕成绩也不再被追究,仿佛一下子自己从受冷落的灰姑娘变成了令人瞩目的公主。这种自虐式的索爱几乎占据了我童年的所有时光。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收获一张叫做“懂事”的奖状,有了它,意味着你不可以再使性子去得到大人认为很自私的东西,意味着你必须心平气和的去舍弃原本自己喜欢的东西,意味着你要慢慢习惯去讨好别人。我不断的长大,越发的懂事,但是身体里依旧藏着一个魔咒: 为了得到他人的关爱而生病。它就像一只被我喂养大的寄生虫,满目厌恶却始终甩脱不掉。

02

古典在他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事例:著名IT企业的人事经理Annie,由于具有英语和法语的双语能力,被调入欧洲区任职。本是职场得意之时,但她却一直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影响职业发展而担忧。经过分析与探究才发现,原来在Annie的成长经历中因为每次生病都能得到家人、伴侣的无限关爱,所以她的身体不知不觉习惯了这种索取他人关注的把戏,误把生病等同于被关爱,因此为了得到生病所带来的好处,Annie 义无反顾的一次次生病。

“生病——被关爱,被关爱——生病”正是这样的心智模式让我们像Annie一样一次次以牺牲身体健康的方式去索取爱,就像一个个瘾君子,哪怕冒险也要尝试那一丝丝的快感。

可是,可是,人生不应该只是抱着前半生的苦痛在后半生里苟延残喘,我们没必要为了童年的遗憾而放弃生命的其他美好可能。

03

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露易丝·海说过:“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为我们的行为、人生、命运负责,因为生命的一切历程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正是我们创造了身体的每一种被称为“疾病”的东西”。

我们抱怨、悔恨、自责于认为自己缺失的一切东西,然后费尽心思去抓住它们,却反而把生命引向了黑暗。只有真正的对生命中的一切负起全部责任,我们才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时光无法倒流,曾经的遗憾无法弥补,我们能做的是,带着缺憾积极乐观的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睡不着。睡不着。最近的一周都失眠。 迫不得已了去看了心理医生,中度抑郁。诊断中写了好多符合实际的症状呀啥的,唯独说...
    鲸鱼乔伊阅读 1,241评论 0 0
  • 成长大概就是于之前过于执着追求的东西学会了如何迅速的抛诸脑后,学会潜意识里告诉自己你并不需要那些繁杂的情感交集,学...
    LUFFY悦阅读 2,900评论 0 1
  • 叶子一片一片在你浑然不觉的时候已经被秋风染成了黄色,也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一片一片的掉落,落进泥土,护住它的根脉。...
    子川vs玄冰阅读 2,656评论 0 4
  • 第一次听“分身术”这个词语,我觉得很不解。因为我不明白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带着满脸的疑问我进入了本次学习的课程中。。...
    王莎莎1991阅读 3,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