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136天【原文】: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他老先生不言语、不笑、不取钱财?”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是到该说话时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烦他的笑;应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孔子说道:“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在这里,孔子通过和公明贾讨论公叔文子的处世之道,提出了凡事都要恰到好处的观点。据公明贾所说,公叔文子很了不起,他能做到“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心里感到快乐的时候就笑,付出之后才收取自己应得的一份。也就是说,不论说话做事,公叔文子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所有的人都对其“不厌”。他这样做,不仅为赢得了好声名,还赢得了好人缘。恰到好处,其本质是一种中庸思想。所谓中庸,是对一切事物不偏不倚地对待,并加以包容、合理地利用。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之中,无论它的本质是什么,都含有一定的必然性意义,我们对此必须有所察觉,有所领悟,对其进行恰如其分地选择,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做出适宜的行动。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则是指注重适度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厚此薄彼,在微妙的关系空间中寻求一种包含大智慧的平衡。中庸思想之所以历来为人所认同和称道,其原因正在于此。公叔文子的中庸之道主要体现在对时机的把握上。“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讲的都是有关时机的选择。其中,头一条讲的是说话时机的选择。说话是我们与人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对说话艺术的把握,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我们的成败。说话艺术内容丰富,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一下说话时机的问题。说话时机,说白了就是要明白,有些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在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不说。
5、读家书,听点评感悟✔:2分
今天是我的家书,最近心思比较浮躁,行事也比较杂乱无章,希望在大家的帮扶下能理清目标,继续前行。
读大群老师功课,圣贤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正如我们看到的世界和蚂蚁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一样。我们的痛苦烦恼就来自于我们的局限性,来自于我们的认知维度,经常做天天做时时做以假乱真的事。让做到成为事实,从身边人开始,从自己的家庭,亲人和工作环境中开始。修心修己是一种自我提升和成长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修炼和净化,我们才能够真正拥有一颗平静、纯净的内心,拥有幸福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