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完这个故事,有点刚读完张爱玲小说后的悲凉。也许这不算一个悲伤的结局,但能算一个美满的结局吗?真的不必要给结局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结局往往是不那么重要的。
这是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真实地揭露了人性的缺点,它传递给了我们一个作者最想传递的信息——阿富汗不是只有战争,它像任何一个别的国家那样有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风景,是战争吞噬了这一切的美好,是战争改写了它该有的宁静。
那被战争侵袭过后的喀布尔,那记忆中宽敞的白色房子,已经屋顶塌陷,泥灰龟裂。曾经光鲜的白漆如今黯淡成阴森的灰色,一切都已然繁华不再。
那废墟中“人食人”的残酷景象,那些失去双亲忍饥挨饿还要遭受性虐待的儿童们,那些曾经让人驻足如今却奄奄一息的山水风景……是战争,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
阿富汗有很多儿童,而这些儿童都没有童年。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此时此刻的叙利亚,那漂浮着的尸体,那废墟中无助的歌声,那无力的外交官。一切,那么的令人心寒!
除此之外,真正引人入胜的还是主人公阿米尔讲述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感人,也很真实,让人在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思考人性的丑陋,也会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合上书页时眼泪仍会止不住的流。为阿里?哈桑?拉幸汗?索拉博?或者是故事中任何一个遭遇不幸的人?也许只是某一点引起你共鸣的“人性的丑陋”罢了。
我不知道哈扎拉人、普实图人谁更高级一点,我只知道每一个种族的人都一样了不起。
我只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是种族间的歧视与血腥,是塔利班的近乎疯狂的变态之举。每当读到这些时我就会由衷的为我们国家的民族关系而感到骄傲,五十六个民族拥有同一个中国梦,跳动着同一颗中国心。
爸爸、拉辛汗、阿里、哈桑……如今,那个房间的人要么已经死去,要么即将死去……
那所大房子,那最后一个笑声盈盈的冬季,那个梦魇开始的小巷,那一个个错与对、悔与恨,那年月已久的秘密与背叛以及谎言,终将随着生命的流逝而远去。而一切的罪过都会有一个轮回,我们必须沿着这条赎罪的路走一遭。
特别提及一下,哈桑给阿米尔的信,拉幸汗给阿米尔的信,是这本书的精华部分,也是泪点集中之处。从这两封信可以很恰如其分地读懂哈桑和拉幸汗,以及对故事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反复咀嚼、反复品读。
推荐大家去读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阅读过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之前很多人向我推荐过,一直没去看,现在终于看了,有种“相逢恨晚”的惋惜。真的值得多次阅读,但是在这个考试季,我是没有时间重温一遍了。时间就是分数啊(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