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现在提“认知升级”是件很炫的事情。而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去认知什么?就是什么流行就“有样学样”的鹦鹉学舌,这些人谈“认知升级”基本上就是无病呻吟!
选择源于认知。认知升级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处于某种困境焦灼的状况时。认知升级是一个很必要的出路。
制慧权认知地图就是一个系统化的意义结构。
这个系统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给碎片化的概念、知识增加一种确定性。既减少了理解者的歧义,也增强了信息的传播存储效率。
制慧权认知地图类似于道教修炼的《内经图》,内经图标识的是气功修炼的层级。不过制慧权认知地图可能更为复杂,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制慧权认知地图可能是三维、四维等等,更高维的系统。
制慧权认知地图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那么它是如何从数据一步一步演化为智慧?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数据。数据代表着各种事件和现象。
数据本身没有组织和结构,也没有意义。
数据只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就是通过事件和现象本身即可以获得的内容。
比如,出门看见下雨。
数据并不能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当现象称之为问题,它的背后是什么?
一定是携带一定的视角。只有在特定视角下才可以被称之问题。
视角是自带一种底层结构的。一旦数据被结构化,就变成了信息。
数据的上一层是信息。信息是结构化的数据。
看见下雨只是数据,但如果有人统计北京市在2019年12月份这一个月总共下了多少雨,这就不是简单的数据了,而是信息。
信息,就包括了可以在数据载体之外获得的内容,比如社会信息、自然信息、经济信息、社交信息等。
信息就可以用来做分析和解读。这就需要用上相关知识。
所以,信息再往上一层是知识。知识能把信息组织起来,告诉我们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有云导致下雨,因为下雨所以天气变得凉快,这都是知识。
做学问的乐趣莫过于此,在知识之间找到关联,通达之处。
但是,知识是缺乏应用场景的经验。
知识的价值来源于外部,知识的应用场景决定了知识的价值。
知识可以不断通过交换增长,也可以不断通过变迁改变力量和利益。
所以,知识再往上一层是经验。当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丰富了许多感性的东西,就形成了一种技能和套路。比如,成语典故(唇亡齿寒、扬汤止沸)、农业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都属于经验。
使用先验知识可以把人的特殊认知行为与世界的普遍规律更好地有机结合。
但是经验有粗浅有高深,经验甚至有时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相违背,因为经验只能总结过去,而无法体现未来,只有把经验升华成智慧,我们才能做到鉴往知来。
因此,制慧权认知金字塔的最上一层,是智慧。智慧是识别和选择相关知识的能力。
制慧权的核心就是更好地解决认知智慧与实践的连接。
制慧权就是在具体情境内运用合适的知识求解重大问题的能力。
制慧权对认知系统的整体描述就是在零散的事件和现象中去发现关系和结构。
看清其中的复杂微妙、变化万千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
看清那些看似互不相关实则盘根错节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抓住主导这个系统的枢纽和要害,让各种看似互不相关的关键要素连接起来、互动起来、激荡起来。梳理、提炼、打磨、抽象成模型。再将模型消化、淹没在实践案例中。
制慧权认知地图涵盖了认知所有的可能性,以及各种认知状态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有两个主要用途:
第一个功能:认知升级的可行性。如果知道认知升级的目标,那么制慧权告诉你如何实现认知升级。即,解决如何升级的问题。这类似我们使用电子地图指导目的地,搜索路线的功能。
第二个功能:认知升级的可能性。如果不知道升级目标,那么制慧权给你提供丰富的认知升级的可能性。即,认知升级方向的可能性问题。这个类似,我们使用电子地图,搜某个地点附近可能的服务。
从数据、信息、知识、经验到智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升级。
从数据到智慧,你会发现越往上就越主观。信息已经是个性化的总结。知识中的因果关系已经是主观的判断。经验是知行合一的感悟。而智慧,更可以说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