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选择裸婚,一方面是张扬个性,摆脱俗套,另一方面受经济压力的影响,房价高居不下,婚宴喜酒花钱花精力。裸婚对于热恋中的两个人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进入婚姻以后,是否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的说不准!离婚率的高发恰好是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背后,有些竟是因为缺少了这份仪式感。下面来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是需要仪式的呢!
1、结婚的仪式感,成婚之日双方亲朋好友到场祝贺,不仅仅是送上祝福,奉上礼金,更多的是见证两个人的婚姻神圣时刻,在众目睽睽之下,新人们互相承诺,共饮交杯酒,从此生命中就多了一份责任,新郎成了丈夫,以后还会是父亲,新娘成了妻子,以后还会是母亲,一个新的家庭就此诞生了,此仪式即成。
2、生日的仪式感,前几年我主持过一个祝寿礼,同事父亲的60岁寿辰,要求是不落俗套,不能光吃个饭!必须有新意,思来想去,也只有通过礼(即仪式)方能体现。当天配上《孝亲颂》,女儿女婿外孙女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礼后父亲非常激动,认为这是他过的最有意义的生日,而所有观礼的同事都深受感动!这样的仪式就有教化的作用,可以应用在父母辈的寿宴,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等特殊的节日!
3、入学的仪式感,古时孩童上学都是私塾学堂,因材施教,培养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精英才俊,这和私塾先生的教导密不可分,古时入学父母当向先生及圣像行礼,孩童随之,这其实就是一种仪式,孩童看在心里,行为心里,父母尊重先生,那么自己也不敢不用功读书了!先生接受了孩童及其父母的行礼,身上就有使命,自然教导起来就不敢懈怠!而今都是体制内的教学,虽说学习到知识更多更广泛,可是英才是出的少了,现今主要是家庭教育为主,父母的角色很难转换成老师的角色,优缺点非常明显,如果能在入学时,有一些重要的仪式,对于学校和家庭都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了!
另外,还有些特别的日子,都可以加入仪式感,畅销书《小王子》里的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重要的时刻,特别的日子,不妨加入一些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