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浮生六记》一书是清朝文人沈复(沈三白)记叙平生游乐之事的随性散文,全书一共分为六记,但是现在仅存四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沈复描写的生活趣味不大感兴趣,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他的妻子——陈芸。或者可以这么说,是沈复和陈芸在一起发生的故事,也就是以“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为主发生的故事,这才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初读此书,便觉得有如一良友相伴,轻松雅致。
-2-
在本书中沈三白用精湛简练的文字描写出他和妻子陈芸从相识相知到合卺到病逝之间发生的故事,林语堂先生曾给她这样一个评价: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之一。(另一位是《秋灯琐忆》中的秋芙)在我看完这本书后,心中甚至觉得沈三白配不上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好妻子。
在我们想来,这样一个好女人,那一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女吧。然而恰恰相反,文章的前段就提到沈三白初次见到陈芸时,陈芸的样貌:“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按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来看,就是“长脖子溜肩,体型消瘦,眉清目秀,两颗门牙微微外露”的一个形象。但沈三白随后的一句“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这时的沈复已经对陈芸流露出些许爱慕之情。
-3-
接下来发生的一个故事,让他们俩的感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沈复被陈芸牵着到闺房中吃粥,被堂兄看见一句:“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而去。短短几行字,描绘出一个小女孩带着自己喜欢的人去“藏宝地”不小心被别人发现调侃,那种心理上的羞涩、童真还有孩子的那种特有的懵懂爱意表露无遗,让人看后忍俊不禁。
在芸嫁入沈家之后,表现的则像是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每天“朝暾上窗,披衣急起”给公婆请安,“披衣整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对夫君相敬如宾,分别临行强颜欢笑留下“无人调护,自去经心”八字赠言。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一个遵守礼节,恭谨长辈的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如果光是这些不足以说她是大家闺秀,“口授《琵琶行》,语罢即能成诵”、新婚当夜忘倦读《西厢》、与沈复谈到李杜诗词评论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一个口能成诵,文能成章的小才女就活脱脱的出现了。当我们在回顾前度发现芸是生活在一个家徒四壁的环境中,依然有这才华,实属难能可贵。
-4-
回顾陈芸的这些才华与爱好,她的这些爱好与沈复都有些贴近。沈复喜欢字画,芸每看到破碎的字画必定修补完整收藏起来;沈复想要与朋友出去游玩喝酒,她则拔钗沽酒;楼亭缺帘布,她就想出用竹做帘;沈复喜雅致赏插花,她就取虫做配。沈复一介穷苦书生,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欲望,陈芸就像他的百宝锦囊就像他另一个母亲一般,宠着沈复,满足他的小欲望。
陈芸她也有自己的梦想,每当沈复游玩归来跟她讲述所见,她总是期颐着自己也能出去,唯独有一次穿着沈复的衣服外出游庙一解馋瘾。她也有自己的小癖好:喜食虾卤瓜和臭腐乳。因为陈芸的这一个特殊爱好还被沈复用蜣螂和狗调侃了一番,传为一段趣事。
-6-
就是这样的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妻子,却是被自家公婆所不喜,次次被误解,但陈芸为了家中的平静没有一次怨言,哪怕是突发血疾,身体抱恙也没有多说什么。直至被家中长辈误解要逐出家门,说出了“亲怒如此,皆我罪孽。妾死君行,君必不忍;妾留君去,君必不舍。”带病出游,最终抱病身死异乡。说是出游,却如逃亡一般!可怜这一女子,最终落得如此田地。在这样的一个封建不平等社会下,单这一羸弱女子也如一叶孤舟,最终被这个社会浪潮拍灭。
说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想来也是因为她的爱人之所爱,忍常人不能忍。她用自己的方法爱沈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芸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她的风雅感性后的缄默沉静。为了他,稳定家中的关系;为了他,宁愿吃糠咽菜。她对他的爱之深,甚至身死之前,都想找一个妾来替她服侍沈复。把最美好的东西都赋予他,可也是这个“妾”,让她急火攻心而死。“断枝桔梗”——惜陈芸,完美的爱情终以悲伤的结局收尾。
《浮生六记》也是少有的详细描写自己夫人的文学,也可见沈复对陈芸的深情,可是奈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不平等,这种爱也只能表达于文字之间。如果能有一个像陈芸一般的女人陪伴在我们身边,人生一遭已足矣。
转载需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