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关系层面的梳理
分裂是常态,既会造成困扰,也会带来动力,这可以保持对咨询工作的难以泯灭的希望,是我们咨询工作做得下去的一个前提。
罗杰斯:“只要你给理想和现实产生很大偏差的张力给予足够的包容关怀和接纳,它就会自然发生变化。”强调不是做什么,而是提供一个对的场,人就会发生变化。但是他针对的是人格层面的问题。而对于角色分裂层面,这种包容就会显得很无助、很无力。
关系永远处在不同人的差异当中。大部分人的心理困扰跟人际关系有关,甚至只跟一个人、几个人或者一类人有关。在关系中产生张力的核心节点是“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信念。要看问题与谁有关、关系模式的历史。新的关系往往是在复制以前的模式。一个人身心健康、自我整合好,但可能仍出现关系的问题。关系层面问题工作的对象和对象的诉求可能不一致,来访者的问题是它和别人的关系,但在一对一咨询中来访者对另一个人的描述只是按他的理解。
第一步是由关系来看自我,看来访者的同时,咨询师也要觉察自己。
要考虑到,关系涉及到这个人建立关系和维持关系的模式对其自我的影响。反映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一面,有困扰往往是我们在关系中看到了我们不喜欢的那一面。咨询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处理的本质上是自我与它喜欢和不喜欢的面的关系。有时关系会让人退行到自我分裂的层面。有时为了证明自己对去破坏关系。咨询师有时也会有“胜过来访者”的心,破坏了咨访关系。来访者是来获得力量,不是又来找否定。
第二种场景是直接面对两个或以上的来访者咨询关系,要跳出对错、不要站队。
可以引导做练习:表现冲突和认同,让一方对对方观点分别找错的和对的理由。辩证式疗法处理关系层面比较好。不要去想谁是对的,而是去想它为什么要对,为了自尊、为了证明?气质类型决定?让来访者高度觉察这种需求根源在哪里。关系的锚点、节点是什么?看见是解决的第一步。
二、信仰层面的冲突处理
宗教信仰,以及一些特别核心的观点、态度、行为方式等信仰。平时关系可能表现稳定,但背后可能是冷漠,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你不要攻击我的信仰就OK。但绝大多数信仰会落在行为层面,就会产生冲突和人格攻击。
在哪个层面工作?可以单独去做,在存在的层面,人注定是独行的。不见得要去用自己的信仰去改变别人,通过存在主义、与宗教贴近的疗法去处理信仰给它造成的自恋,这个是核心。信仰可以带来力量感,但有时被放大时会造成紧张,一种更深刻的紧张,属于“终极关怀”。这种张力,每个人都有。
从人格层面看,越是抽象的困扰越是困难,要具体化行为和思维层面。从抽象问题具象化以后改变也是巨大的。
三、社会支持系统层面的梳理
关系可以带来问题和困扰,也可以带来力量和希望。“消极的关系也比没有关系好”、“消极的碰触也比没有碰触好”。完全冷漠的关系,被剥离和忽略的关系不如有些冲突的关系好。
1、亲子关系。这是社会系统中最最重要的关系,是第一社会支持系统。有时这种关系有张力,没那么美好,但无法逃避是事实。从两个层面判断:
一是原生家庭,每个人是原生家庭文化的延伸。有时不讲、回避也是一种回答。
二是寄养经历,直接决定问题属性。有寄养关系的个案,经常用讨好的方式对外,委屈的模式对自己来处理关系。可能面对咨询师委屈自己接受你的分析和判断。他们永远不相信温情是真的。
2、夫妻关系。第一层面是父母的关系,很多夫妻不愿意、可以避免但完美复制着父母的关系模式。女方容易以父亲对关系的处理为模板,男方容易以母亲对关系的处理为模板。第二层面是核心家庭的夫妻关系。孩子的认知失调经常是父母双方家庭的延伸。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及时觉察和调整才能避免复制。从谁遇到这个问题入手,他从什么背景中成长,受到什么影响。
3、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不必是朋友关系,但工作场所还是要有支持。如果没有工作,就会缺乏作为“缓冲带”的社会关系,只剩下与自我的关系。工作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之一,给人带来价值感。上下级关系,理论上应该人格平等,但通常会受权力关系影响,给人造成困扰或压迫。
可以用生命树、族谱图等探索以上各种关系,也就是个案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