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性与命决定了一件事情的成败,有的人常会说,这是命运。但是,在这件事上,孟子是如何想的呢?孟子的性与命又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在孟子看来,性可以分为两种,这两种性处在不同的层级。第一种性是生物层的性,照孟子所说就是"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 "在本能层次,我们就想要听到更好的音乐和吃到更好的东西。而此性的满足关乎于命,在这里命就是命运,拥有一种或然性,我们是否能满足本性上的欲望,是有关环境的。而我们该谈的并不是这种生物层的性和命运,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命运,这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而我们的人生应该可以由自己来决定。
而我们更不能仅仅停留在生物层,只有不断向上超越,才有人的意义。正如孟子所说,而君子该论的是另一个性,是在道德层的人性本善,而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现实中无法实现(也就是命运)就忽略本善的人性,不去做自己的使命,真正的君子本性是不会变的,依然会去做自己所认为对的事情,正如孔子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么,真正的君子应该怎样展现善呢?我们心中性的状态,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在这里,孟子以一个国君为例。如果国君是一个君子,那么这个君子有三个境界,分别是欲,乐和性。而这三个境界分别对应着国家的三个步骤"庶之,富之,教之。"第一个层次的君子有能力使国家更强,开疆拓土。第二个层次的君子是可以使人民富起来,各自安居乐业。但是,这两个层次的君主都体现不出人性本善,因为开疆拓土和使百姓富起来都是处于理性层面,而真正所能体现出来的应该是道德层面的外推。
那么,怎样才算是道德层面的外推呢?首先,君子可以在有了更上位的道德目标后,去做理性层面让国家更好的事情,这才是正确的推行顺序。而真正能体现出道德层的就是某个君子想让国民做到"教之",让人人都能擦亮自己的善心,这是道德层面外推的表现。
但是正像我前面所说的,纵使君子推行不了前两者的理想,也并不会遗憾,因为他们在意的是本性中的善,要做的是自己认为对的使命。所谓求仁得仁,只要做了这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不觉得遗憾。
而真正的君子的道德层面的性,应该是固定的。在外在环境好时,能很好的推行时,性不会更好,只是结果可能会更好。但是在不能推行时,也就是环境不好时,性也不会变坏,而真正影响的只有结果。而君子当然希望有好的结果,但最重要的也不是注重结果,而是不断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是的,命运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要努力抓住自己能改变的东西,我们可以超越生物性,可以不断的使道德层的本性扩而充之,这是积极的,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