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哈

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中年之路》中提到“任何一个中年人都见证了投射、希望和期待的坍塌,并体验到天赋、智力以及勇气本身的限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会发现,无论自己如何拼命努力,永远都会有问题冒出来,有事情超出预期,有突发情况打乱计划,有人无法达到期待。我们要么选择更加努力地去掌握局势,去控制身边的人,当然一定会在短暂的满足之后,陷入更大的失望。我们也可以选择走向中年之路,更具洞察力地去生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允许事情如其所是的发生,俗称“与自己和解”。

儿子的期中考试成绩,无疑又给我和老公上了一课,提醒我们要“与自己和解”,哈哈。经历周末儿子对考试的良好自我感受,我们对成绩公布充满期待。周一部分科目成绩公布,让儿子的自我感受遭到了现实的残酷教育,也让我们不得不“更具洞察力”地去检视自己作为家长起到的正向或负向影响,以及如何调整看待儿子学业成绩的视角。首先是数学,高二上学期期末严重失利后,调整学习方法,持续努力,原以为只会因为压轴题最后一问被扣分,没想到其他题目被扣了不少分,在班里只能算是中上水平。然后是语文,他一贯较为优势的学科,自己引以为傲的作文居然被当做跑题典型在班里公示,被语文老师骂了足足二十分钟。上次年排第六的强势学科,政治,这次成了班级倒数第一。还有英语、物理和化学的成绩没有公布,但足以让儿子悲愤不已,晚上借机向他老爸大吼大叫发泄情绪。老公被气得凌晨两三点睡不着觉,好在他一贯心态平和,一通自我反思后,周二一早和我通电话时已回复平静。这次考前,老公曾经给考试赋予了特殊意义,他认为儿子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年排第十,此后历次节点考试,班排和年排呈下降趋势,部分科目的成绩起伏剧烈。所以,他和儿子对考试排名制定了奖惩方案,期望儿子能够重回班级第一。周末儿子自我感觉良好,提前预支了一千多块奖金,成绩出来之后,完全没有要退还奖金的意思。我和老公在电话里,一边感叹“赔了夫人又折兵”,一边自我安慰,笑称儿子这种没脸没皮体现出他强大的内心,也不算坏事。

我在电话里问老公,也问自己,“凭什么儿子就应该是班级第一”,凭什么仅因为他曾经幸运登顶,就应该永远停在高峰。他在小学阶段就是个小学渣,从未上过一天校外辅导班;小学四年级期末数学班级倒数,口算正确率不到五成;因为小学从不背单词,刚上初一的英语考试,几乎看不懂卷面内容。初一下学期,在老公的指导和鼓励下,他的成绩快速从中游水平,提升到班级第三,年排一百多名。初三下学期到天津备考,又发觉北京的学业基础相对于天津中考有很大差距,相比其他省份来的同学,再次开启学渣逆袭模式。现在重点高中,相比从小学、初中持续强基的同学,儿子从来没有先发优势,更没有所谓的过人天分,只有比平庸的父母更强大的意志力,驱使自己一步步踏踏实实努力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有疲惫,会有情绪起伏,会有轻佻浮躁,会有意义感丧失。他只有在一次又一次在志得意满或不尽人意的考试中,不断调整自己,又不间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智和学习能力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自己对不凡的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们只能去支持他找到自己的阶段性或长期目标,鼓励他为了这些目标,磕磕绊绊仍不懈努力。即使他选择平庸,我们也依然允许他成为自己,平庸且快乐着。我相信儿子,相信这个对哲学、对历史、对艺术满怀兴趣的大男孩,相信他能找到一种纯粹的生活方式,享受着生命无尽的精妙与美好,拥有着充实且厚重的丰盛人生。作为父母,我们只能尽力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兜底,让生活的纯粹性拥有基本的物质保障。

孩子学习未达期待。未达到孩子的期待,那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孩子需要成长的地方。未达到家长的期待,那也不是孩子的问题,那是家长自己的问题,是家长需要修行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有需要成长地方,每个家长也都有需要修行的地方。孩子的问题,留给孩子成长;家长的问题,留给自己修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