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第四章 “鱼叉王”尼德·兰

名师导读

在船上,“我”认识了“鱼叉王”尼德·兰。他是船上唯一的“异教徒”,因为他不相信有独角鲸,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船上的海员们总是侦察着辽阔的海面,不止一个海员抢着要到桅顶横木上去值班,要是换了另一种情况,这种苦差事是没有人肯干的。

【叙述说明】更加说明船员们想除掉海怪的决心。

从手掷的鱼叉到能射出倒钩箭的旧式大口径短枪和回旋枪,我们无所不有。在前甲板上还立着一门特制的后膛装填炸药的加农炮,炮管很厚,但口径很窄。这种加农炮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轻灵地将一颗重9磅地圆锥形炮弹发射到10英里之外。

【举例说明】通过举例来说明船上的猎具威力很大、种类很多。

尼德·兰是加拿大人,身体结实又协调强健,他在危险的职业生涯中还没遇到过对手。他技艺高超,冷静又有胆识,就是最聪明的鲸鱼也难逃他手中的鱼叉。

【人物描写】尼德·兰身材魁梧、技艺高超、勇敢冷静、机智灵敏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他像一个大功率的望远镜,同时又像一门随时准备发射的加农炮。

【运用比喻】将尼德·兰比作大功率的望远镜和加农炮,说明他的势力敏锐,身体健壮。

“鲸科动物,我追逐过许多,我也杀死过好几条,可是,不论那些鲸鱼力量怎样大,怎样凶悍,它们的尾巴也好,它们的长牙也好,决不饿能弄坏一艘汽船的钢板。”

【语言描写】表现出尼德·兰对鲸科动物的了解,也透露出他的职业。

“尼德·兰,那更不对了。章鱼是软体动物,它对于‘斯各脱亚号’或‘林肯号’这类船,决不至有损害的。”

【语言描写】“我”否定了尼德·兰的说法,也表现出“我”的专业。

“因为要在很深的水中生活,要能抵抗水的压力,那就必须有一种不可估计的巨大力量。”

【语言描写】解释这种动物为何要有坚强的机体的原因,为后文做铺垫。

精华赏析

本章介绍了船上人员对这次行动精心准备的武器,同时引出“鱼叉王”尼德·兰这个人物。尼德·兰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捕猎者,他有着敏锐的视力,灵敏而又强健的身手,高超的技术。他不相信独角鲸的存在,为后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相关评价

本章着重介绍了“异教徒”尼德·兰。先说明他的国籍,并在后面写出“我”的国籍对他是又吸引力的,从而顺其自然地有了“我”与他地交谈。开始地外貌描写和一些列的对话描写,反映出尼德·兰是一个优秀地捕猎者,视力敏锐,身体强壮,身手灵敏而矫健,并且有着极为高超的技术,这也是法拉古舰长邀请他来“林肯号”的重要原因。开头用列举的手法描写了战舰的装备,后文写到尼德·兰不相信又独角鲸的存在,这些都为之后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章节内容概括 《海底两万里》章节内容梗概 第一章 神出鬼没的海礁 1866年起,出现了一...
    涓涓浅语阅读 106,494评论 -1 48
  • 阅读《海底两万里》中的《在海底平原上散步》片段,完成1—2题。 这个小房子,说得正确些,就是诺第留斯号的军火库和储...
    _7fa阅读 1,546评论 0 0
  • 一:惯性地运转着自己的程序,构造了一个错误的世界模型,用自己固定的模式来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后根据经验和记忆构建...
    友路阅读 541评论 0 1
  • 在网上写点文字,一个可以作为练笔的一种方式,最主要的是可以起到记事备忘目的。想到一个作家朋友几天前,在朋友圈发了一...
    镇平在路上阅读 103评论 0 0
  • 尘蒙赤子许多年,莫问是劫还是缘。 洗却从前今日雨,重生已后尽开颜。
    刀客特唬阅读 15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