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革命》读后感

本书的作者是杰夫•萨瑟兰(Jeff Sutherland),Scrum发明者与共同创造人,被誉为“Scrum之父”,《敏捷宣言》起草人之一。他对敏捷的生产以及于瀑布方式的比较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对于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知识点可以大致总结如下:

挖掘「时间」的潜力

1. 冲刺周期(对应 Sprint Circle):以周期性来理解时间,以时间的限制来激发行动力。

2. 确定优先级:资源有限,先做效益最好的「头部待办事项」。「在产品开发中,有一条反复得到证明的铁律,即一个产品 80% 的价值来自 20% 的功能」。如此重复,最终在确保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交付出最好的产品。


图片来源:《敏捷革命》

不要同时执行多项任务:避免陷入注意力的陷阱。

完成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每一项工作的成果都必须符合明确的标准,每个人都知道一项任务是否算真正完成了。

给各项工作确立优先顺序:人们经常会说每一件事都重要,但是我们却不太清楚,或者没真正想出哪些事项能给项目带来最大的价值?那就排好顺序,做价值最大的事项。

如何知道自己的速度:每个团队都需要准确知道自己的每个冲刺中完成多少工作,并且应该知道如何以更聪明的办法消除障碍,加快工作速度。对每个事项进行故事点估算,结合每个冲刺完成多少个故事点,经过2-3个冲刺后,看看团队的平均故事点是多少,那么这个就是团队的速度。

工时越长,效率越低:工时减半,产出倍增。适当减少一下工作时间,你反而能做得更多、更好。

图片来源:《敏捷革命》

半途而废等于丝毫没做:没有做完的工作和无人使用的产品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本质上是一样的:你付出了努力,最后却没有收获积极成果。

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好:德国人花费很多时间去修理已经做好的车,而日本人一次性就做好了。

不要拖,马上做

挖掘「沟通饱和度」的潜力

1. 小而精的团队:招聘那些「超越寻常」的人,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降低沟通的难度;同时将核心团队的规模控制在 7 ± 2 以内,让沟通渠道数量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

2. 多功能的团队:瘸子走不远,麻雀飞得快。

3. 忘掉头衔:摘掉阻碍信息流动和成员自主权的「头衔」,尽可能地保持透明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敏捷革命》读后感 今天周末,在家抽空把《敏捷革命》一书看完了,趁热打铁赶紧写下读后感。 ...
    FamiliarFace阅读 1,724评论 0 0
  • 1、英文原作者是jeff.sutherland,中文译者是蒋宗强,网上查了下,他还翻译过跟敏捷没有什么关系《克林顿...
    Jeff_Yao阅读 7,014评论 0 2
  •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一本书,因为最近几年项目中采用的就是敏捷开发方法,所以对于书中提到的各种敏捷实践十分熟悉,看...
    卡罗Z阅读 751评论 0 1
  • 《敏捷革命》是一本很好的洗脑的书,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拥抱敏捷,请你好好看看这本书;如果你的企业还在拒绝敏捷,请让...
    吉姆许阅读 604评论 0 0
  • 这本书为什么叫敏捷革命?因为Scrum关注的内容不是开发者,二是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其实,这是一个组织性的变革。展示...
    夏伟才阅读 6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