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家喻户晓,只可惜它跟《华盛顿砍倒樱桃树》一样,并不真实。
这里有几个要点跟各位分享。
一、领导治理大洪水的是尧,不是鲧
当时确实发生过大洪水,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记载。《史记》说:“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身为天子,尧领导抗洪天经地义。我们看看“尧”的两个篆文就知道是谁领导了治水大业
“尧”就是人的头上顶了许多土。顶那么多土干嘛?对那个时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梦魇一般的大洪水!想不出还有什么字能比“尧”更好地描述那个时代——头顶很多土,奋力参与抗洪抢险!
有人说,鲧治水失败是因为用“堵”的方法。
说明一下,“堵”是治理洪水的普遍方法,从古至今都用,现在每年仍要依靠堤坝防洪,拼命堵住。
可以这样说,不论是谁,也不论用什么方法,当时都无法治住洪水。把河道挖深挖宽以及什么导河入海均为天方夜谭——以当时人口数量和技术水平,根本做不到。
漫野连天的洪水袭来,最好的抗洪办法是跑。
尧之所以坚决抗洪,主要想护住王城及先人陵墓。
至于各地小民,把那些比今天厕所还小的房子建在高处,一旦涨大水,小堤坝能防住就防,防不住赶快往更高处跑!这样做最靠谱。
说什么禹靠“疏”把洪水治理了,不可能!
洪水退去,处理某些地方的积水倒是可以挖沟放掉,这不用大禹,是个人都知道。
二、鲧干的活是科考,不是治水
治大洪水是绝望的,没法治!难道就不治了吗?非也。
想治水,可以先搞清楚这么大的洪水到底是从哪来的,为毛下不下雨都涨大水?以前怎么没有?也许搞清全流域整个水系的状况之后,没准就能在洪水源头或别的什么地方找到治理办法。
尧需要一支科考队,溯黄河而上,直达源头!
黄河有多长?一路会碰到什么?狩猎捕鱼、风餐露宿会死在外面吗?大家面面相觑。
关键时刻,鲧挺身而出,愿意担任科考队队长,为炎黄部落抗洪事业率队西行,调查水文及相关资料!
大家很感动,欢送科考队场面热烈。
“没准鲧这小子会死在调研路上。”尧内心暗想。鲧是众大佬推出的最有力的天子接班人,为争位也是拼了!如果他真能消除水患,自然具备了接班资本。
可尧并不想让鲧接班。
科考队一路艰难探索,很长时间他们都要捕鱼为生,请看上面“鲧”字金文和篆文写法。
“鲧”这字相对简单。左边是金文写法,字左一个“鱼”没有头部,字右是个“系”;中间那个字也是金文写法,左边一个“鱼”,被右上的“系”半包围;右边那个是篆文,跟现代汉字没大区别了,还是一个“鱼”加一个“系”。
许慎说:“系,繫(xì)也。”“繫”是绳子相互连接。说“系”是最早期的捕兽捕鱼的网子,没毛病的。鱼无头的写法是想说鱼钻进网眼里了,所以鲧是“以网捕鱼”的意思。
长期在水上考察河川水系,不捕鱼吃什么呢?
但人哪能总吃鱼?有些同志倒在了西行路上。他们必须上岸狩猎,吃些烤肉以及植食。在绵阳北川一带,科考队狩猎补给时,意外发生了。
他们碰到了还处在母系氏族时代的比较落后的牧羊部落。三下五除二,科考队就击败了那里的男人,直接称王!这下好了,有羊肉,有窝棚,有人伺候,最重要的是还有美丽的牧羊姑娘!
在外一两年了,都是男人,风霜雪雨的,得好好休整一下!就连鲧这大队长也没能经得住诱惑,跟一个女人好上不说,还生下了禹。
请不要怀疑,综合《竹书纪年》、《史记》、《蜀王本纪》、《新唐书·地理志》、《大禹世家》、《水经注》等各家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确定大禹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乡!
鲧不是在治水吗?他去过北川?好好想一想,就知道笔者讲述的故事多么靠谱。
望着大禹这胖小子,鲧竟一时舍不得走了。队员们更是不想走了,这温柔乡多舒服,西边越走越高越险恶,也不知哪里是个头,很可能死在路上。况且,现在感觉,就是找到黄河源头也绝无治理洪水的办法。
算逑,不去了!治洪水非人力所及!
不去怎么能行呢?温柔乡比“帝王”大业还重要吗?鲧带领少数队员继续西行,考察了一大圈,归途带着留在部落“养病”、“养伤”的队员以及一堆娃,连同女人,一起回到炎黄本部。
前后整整九年!
尧“大怒”!老子叫你去科考,全体炎黄子孙都指望着你寻回治水良方,结果洪水依然,而你......竟给我领回一堆女人和野娃子!不仅辜负期待,还造成恁多家庭纠纷!
鲧知道,尧早想治他,后果很严重!
三、鲧被判“终身软禁”,这是个冤案
鲧“科考”回来的时候,尧帝已经基本退休了,舜代行天子事——尧早已决定培养自己的女婿舜来接班。
有人说,舜以鲧治水九年无功为由,把他杀了。
《史记》原文是这样的:“(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许慎说:“殛,诛也。”“诛”为谴责,“以死”是一直到死的意思。
也就是说,鲧并没有被杀死,但是判得不轻,流放到东海边的羽山软禁了起来,一直到死不允许再出去折腾。当然,舜不是害怕鲧出去“治水”,他是害怕鲧出去活动,夺了他的大位——羽山地处东夷,为舜亲族掌管,把鲧困在那里跟各炎黄大佬隔离,他比较放心。
要杀鲧可直接就地处决,没必要送他到羽山那么远。
诸位支持鲧的大佬也无奈,尧仍是老大,舜在掌权。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冤案,鲧没做任何祸国殃民的事,在外面母系部落播种生娃在当时相当普遍,也不是个事。
但是...只有把鲧软禁起来,舜执政尧才放心,同志们又能怎么办呢?
四、舜禹之间,没有美丽的“禅让”
若干年后,禹长大了,鲧又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这聪明能干的娃将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再战江湖!
舜是东夷人,虽有黄帝血统,但没有鲧那么“根正苗红”。高层大佬不断帮禹说话。《史记》载,“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就这样,大禹好不容易在帝都谋到了他爸爸当年的职位——“科考队”大队长。
这一次,大禹面临的困难比他老爸还要大!
舜给大禹科考队掺了沙子——助手伯益和后稷两位能臣,既为“帮助”,也为监督,必要时夺权,普通队员里也安排了不少非鲧系子弟。大禹敢不老老实实“治水”?
“治水”无比艰辛,比艰辛更艰辛的是远处舜那双时刻盯着他的眼睛,稍有不慎,大禹就会船毁人亡。
在安徽蚌埠娶了涂山氏之女后,禹新婚四天就离家“治水”了——不是不想多温存几天,而是真心害怕像他父亲一样被抓住辫子,前功尽弃。《史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三次路过自己家门,都不敢进去亲热一下。
宝宝心里苦,向谁诉说呢?
有读者会生出疑问:既然“治水”那么辛苦,为何还有一众人马跟着干?他们真的大公无私吗?
当然不是!大禹就像哥伦布一样,带领的是一群充满梦想的青年,他们没有那么高尚,天天帮助人家“治水”。他们只跳动着一颗颗充满欲望的心,每天想着征服土著部落,挑美女,抢财货,激情四溢。
鲧“治水”还有半点真,禹“治水”纯碎是个说辞,咱不能说祖先去抢劫了。那真是炎黄子孙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啊——炎黄部落已发展到父系社会,技术先进,军事斗争经验丰富,可很多地方仍处在母系时代,技术落后不说,每个男人都没有专属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打仗不卖力,且一族男人来自不同地方,心不齐,一打就散。
跟着大禹的人,收获满满,得名得利,他们往往只要十几个人就能征服一个大部落!这是何等的荣耀?
鲧时就已知道:“治水”是不可能的,“治人”则收获多多!大禹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接连制服了“九州”之地,“治理”了无数河流,为炎黄部落带来滚滚红利!如同哥伦布的队伍从美洲运回大批财富。
天助大禹——“治水”十三年,大洪水竟渐渐退去了,是大规模冰川消融接近尾声,还是黄河改道后重新稳定?没人知道。
只有百姓,傻傻知道洪水没了。
只有帝都,大佬们看到了金钱美女。
更有大佬子弟,个个得封国且可传千秋万代。
如此功业,还不能登上大位吗?
舜无计可施,不得不把帝位交给大禹,不然兵戎相见,死相会更难看!
大禹满怀愤怒地把舜流放至湖南永州,软禁至死,一如当年舜流放软禁他的父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