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当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托利著)是在2015年上半年,一位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朋友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打开它,第一次阅读就被深深吸引。笔者在开篇描述其对生命、对自我极度质疑的片段,让我唏嘘不已,因为我也如此一般,在凌晨月光下看着房间里各种物件的光影、听着自己的扑通心跳,千般清晰又万般不解地在追问,这一刻的时光于我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到底是谁?在这个人世间到底在质疑着什么、追寻着什么?我为何如此沮丧且迷茫,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没法像笔者一般获得顿悟,那是不可复制、无法期待的个人经历。但也很感谢他能通过这本书,描述出他所有的感受和认识,让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共鸣,哦,原来是有人和我一样,不断在质疑自己到底是谁?哦,原来我从未活在过当下,只活在了过去和未来。
一、我是谁,谁是我?
我是谁?我们每个人都能说上一大篇。比如,我是一位女性和母亲,我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公司职员,或者我是一个梦想着环球旅行的人,哇,我的身高如果能更高一些就好了,我很善良且富有原则.....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说出一大堆自我定义,从各个方面反映着我们的社会关系、人际脉络、身份标签等等。
有一天,当我们面对着镜子,看着这高矮胖瘦、不一而足的身形,不知是否会猛然一惊?“我”,就是镜子里映射出来的这个身体吗?这个身体就是“我”吗??我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受着这个世界,用佛家的语言来讲就是六根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我们身体的感官帮助我们感触着这个世界,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接收、形成、辨识着汹涌而来的信息,形成了仿佛真正驾驭着我们命运的思维、意识或意志。
这样看起来,大脑应该就是我们的主宰吧,思维对于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仿佛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它告诉我们何时该前进、该后退,帮助我们识别和避免着危险,让我们可以有办法变得更受欢迎和更被认可,获得更多的爱和快乐。当然,我们也自然会陷入到情绪里,这是思维与我们身体相遇的表现。当爱人没有以如我期待的方式来理解我,我的大脑就会告诉我这个“事实”:他不爱我,如果爱我怎么会这样对待我,然后这个思维下的“事实”就会传递“伤心”的情绪给到我的身体,我会感到整个胸腔都积满了悲伤的眼泪,眼前的世界都灰暗了。
可是,这真的是事实吗?我们是否怀疑过身体和大脑呢?我们身体感受到的、大脑思维判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嘛?是否会有一种临在是在我们身体和大脑之外的呢?
身体和大脑可以说只是呈现了一部分的真相。就像这几天困扰我的牙疼,这份疼痛并不虚假,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情绪,心里暗暗生气和懊悔,哎,要是两年前听医生的话,早点把这个龋齿处理补好就不至于今天受这个苦了,太郁闷了,现在还得请假、治疗费翻了十倍以上,太不值当了,而且万一挂不上号,怎么办呢?......这整个感受与思维的过程,非常清晰,我在干什么呢?我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来回奔跑,在后悔与焦虑中消磨精力!!当然,这期间,我也有意识地跳出来看自己,在牙疼时,尝试着以第三人的视角关注和感受着疼痛的部位,只是静静地感受着、关注着,疼痛似乎在这种时刻会减轻很多,但思维却如奔腾的万马,难以安定、充满焦虑。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吵吵闹闹、唧唧歪歪的那个人是真实存在的,但他/她却不是事实的全部,那个是我们被思维、情绪控制的小我(super ego)。这个小我非常脆弱、极度紧张,如母爱般地保护呵护着我们,“这个世界太危险,要千万小心,要努力让自己安全”。所以,小我带领着我们不断追求财富、成功、权力、名望,让我们能自我感觉良好、能更圆满。当小我获得了期望的东西,当然我们会很满足,可是奇怪的是这份满足与愉悦会稍纵即逝,内心深处里依然空荡无比。而且,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一个大大的真相会呈现出来,我们带不走小我让我们追求的所有东西,小我的面具在那一刻会被击地粉碎。
所以,小我并不是那个真正的“我”。
二、走出小我的第一步
小我不是真正的“我”,认识小我、察觉小我、走出小我的第一步就是要停止“在思维中寻找自己”。“在思维中寻找自己”的一个关键表现就是我们都陷在了时间的陷阱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中,我们的心思完全被过去和未来所占领,我们在过去寻找着自我认同和身份,在未来树立着希望和期盼,而这两者其实都是幻想。
也许我们会问,过去与未来难道不真实吗?我们不是由过去所经历的一切而塑造的吗?过去决定了我们是谁以及现在的我们所有的生活状态,而我们对未来的目标不也会引导我们现在该采取的行动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规划吗?难道我们要行尸走肉般的存在吗?
但其实,在过去与未来来回奔波的我们,就没有真正活过,我们正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所有人都无法在“当下”之外的任何时刻体验、操作、思考、感受一切,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或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过去与未来当然有它们的意义,可是它们本身却没有现实性,它们如果反射太阳光芒的月亮,它们不是光的来源,而可以借给它光亮的就在唯一的真相——“当下”。
认识到这一点,是我们走出“小我”的关键一步,再往前一步,我们该如何摆脱“小我”在时间幻想下制造出的麻烦呢?焦虑、紧张、不安、压力——所有形式的恐惧,都是因为小我只关注未来而引起的,而愧疚、后悔、悲伤、埋怨都是小我只关注过去而导致的。我们不断地玩味琢磨这些“问题”,小我模式被不断重复、加强、变成了自我感的一部分,我们逐渐认同或找到了对“自己”的定位和理解,而发生的各种事、各种际遇仿佛也在证实着我们的理解,就这样,小我被我们喂养的越来越大,越来越顽固。
该怎么办呢?活在当下、真正臣服,是打开这个枷锁的钥匙。不去质疑、对立、对抗当下时刻所发生的一切,当我们把注意力真正转向当下,不要迫切地想逃离当下的情景,不把未来当成我们救赎的希望,我们就会感受到宁静、临在和平和。当然,我们也会担心,难道要我们消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吗?难道要我们习惯放弃、退缩、迟钝的感觉吗?但其实所谓的“臣服”,是随顺生命流动的智慧,是无条件、毫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放弃对当下的内心抵抗,并不意味着不采取外在的行动来改变现状。听任事态发展不是臣服,我们要做的是从心态上接受现状,不给它贴上心理标签,不去批评、抗拒,不要产生任何消极情绪,接受它、然后采取行动。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臣服”,尽管我们不断地采取行动去改变,但在我们的内核,会包裹着很多“愤怒”、“绝望”、“反击”、“焦虑”的恐惧情绪,而这最终会变成饮鸩止渴,无论从情绪还是身体,都会给我们极具破坏力的打击。
以此小记,时时温习,“不在一个无常的世界中追求永恒,因为它是一个有形有相、有得有失、有生有死的世界。你不会要求情境、状况、地点或人物让你快乐,然后如果他们未能达到你的要求就痛苦。当着变为你的存在状态时,你就脱离了恐惧”。
Being it not Doing it,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