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希娜.艾扬格的<选择>。
对选择这个东西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有些无足轻重,有些却非常的关键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经历。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现在就来看一看选择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它到底是如何在我们身体里面运行的,我们又如何可以做出更优的选择。
选择是人类不断进化而深深克在我们身体里的天性。人天生就有选择的欲望。天生就渴望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对人类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人类早期的时候,我们要如何知道一个东西是否能吃,一件事情是否有危险。只需要少部分的人去尝试,然后得出结果。如果有用,那么大家都可以尝试,如果有害,就能够警告大家,从而避免危险。如此反复才让人类得以适应环境生活下去。直至今日选择已经深深的刻在我们的基因里。是我们最原始的天性和欲望。
那么人类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是否可以把选择转化为更为高级的行为模型,避免在选择中犯错的几率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通常是哪些要素在影响我们的选择。两个思维偏见。
第一点,信息框架偏见。
意思就是在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导致我们有不同的选择结果。这里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假说。一个地方爆发了病毒,有两种治疗方案让你选。选择方案A,有30%的人会确保获救,另外70%无法获救。选择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全活,但也有2/3的可能性是所有人都死。这时,为了保险起见,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A.毕竟,落袋为安,能救一个是一个。
但是,假如换一种表述。选择方案A,有70%的人必死无疑,只有30%能活下来。选方案B,有1/3的可能性是无人死亡,另外2/3是全部死亡。这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方案B.毕竟,你不能眼睁睁看着70%的人送死啊。
明明是同一套方案,描述的方式不同,你做出的选择就不同。在第一种表述里,衡量的指标是存活率。这时,你就会更注重存活率,满脑子想的都是能多救一个是一个。而第二套表述里,衡量的指标是死亡率。这时,你的关注点,也跟着变成了死亡率,想着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其中,存活率和死亡率,就是我在描述两个选项时,所使用的信息框架。即使选项不变,只要信息框架不同,我们评估选项的依据就会不同。
第二点,选项混乱偏见。
选项混乱,选项之间没有可比性。很多时候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意的是什么。是想多赚些钱,还是想少花时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而导致在选择的时候无从下手。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就无从选择。
当我们意识到这两种思维偏见,那么可行的选择就成立一半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出好的选择。这里有两个方法。
第一,选项分层法。
有时候因为选项太多,导致我们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就要对选项进行分层。比如找工作。那么你可以按照行业,公司,地区来进行划分。第一层,当然是未来前景好的行业里面一流的公司,并且在发达的城市。如果自己的条件不允许那么可以选择第二层,依然是前景好的行业,二流的公司,和发达的城市。实在不行那就第三层,前景好的行业,二流的公司,二流的城市。至于这三个条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权重的排序。直至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个选项。
第二,主动创造选项。有些时候我们没能有更好的选项,一个是自己的思维过于局限,二是自己的能力有限。比如你在选择要不要创业,你有一个想法,但是没钱就选择不做了。那么你也可以选择找一个人让他投资合伙。去把事情做成。如果能力不够那就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让自己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总之我们总是可以有好的选择,看你如何来看待这件事情。学会用更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不要被眼前的选项所限制。
最后,当我们能够自己驾驭选择,对选择本身做出选择。才是最高级的选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