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都是关于情绪的书,我相信不论看的是什么书,留下印象的还是对自己产生共振的自己想看到的部分吧。
我看到的涤荡内心的主要还是关于生命个体底层意识,对于这个人的一生所发生的行为和结果,地位重要的难以撼动。很多书里,或者学习过得课程里,再或者宗教信仰里,都有告诉我们改变这个生而就有的“底层意识”如何被“修改”。东方文化讲大道至简,西方可能倾向于拆解成方法。这些不管看了多少,我体验自己确实不断的在被灌输相关能量,推动我需要除了“知道”还需要为“知行合一”做点什么。然而我相信有做到的可能性,只是对自己并不自信。
我曾总结过我思维意识里顽固的模型,它在我人生剧情里重复上演,我很惊叹这不是人生剧情“轮回”吗,童年的,成年的和当下的。我学习一些相关课程加上这次看书,对于如何真的能够改写这个底层意识我增加了行动的力量。尤其是本来认为最近状态非常不错加之实修的我,前两天做了个噩梦,在梦里完全回归到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一部分模式。醒来十分难过,显然轻易被击倒了。我觉得没有任何时刻比此刻更需要直面这个问题。
我请教了我之前学习课程的先生(东方道法),还借鉴了读书营里一本书里的部分方法(西方方法),做了一点尝试,也算是前所未有的在意识实修上有了一点小进步。最起码这一次我没有溜走。
以下还想总结下这几本书在我不回翻的情况下,在我心理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吧
1.《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作为开营第一本太适合不过,在读书的价值和具体方法上有了突破性的认知。大年初一开始21天7本都成了,100天,一年的,也敢想想了。
2.《拖延心理学》,这本里总结的拖延模式非常精准,尤其是前3条。想想里面具体的方法印象不深,很多工具和练习,这也是对自己一个发现,对于方法实践的落地的我有点不爱行动,反倒是触发思考的更容易激发热情。
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因为我走过教练学点易经的原因,前半段没有太多对我的刺激点,后半程心理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是向读者阐述大多数人共鸣的童年模式对成人时期的影响,以及心理老师的引导方式,到个体正面问题的过程吧。我很想知道,这种改善能持续多久。
4.《跳出头脑,融入生活》,本以为这个跟我看的《臣服实验》很像,结果完全是方法论的书,看的给我累的呀。看不下去,印证了我爱思考不爱行动,缺乏行动勇气的毛病。万万没想到前两天噩梦里的负能量真的是靠这本书里观想的具体方式改善的。
5.《人生只有一件事》,对书发表评判常让我感觉自己不够资格,所以这本小片段小片段的看下来,记住的不多,道理很多。底层就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思想。厉害的是像稻盛和夫一样,人家真的都是实修出来的,所修都在人生中印证和贡献他人了。
6.《越用力 越焦虑》,这本一行禅师的书太符合我的胃口,像是自己过往所学的一个串联吧。我不断的问自己,我“真的”要做什么?我真的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真的想改善什么,结合第4.5本,我具体列了一些。为实修助力。
7.《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就是用一生治愈童年还不能确定是否成功的案例,虽然世人眼中她获得了非凡的成果。这更让我担忧起人难以改变的命运这件事,难以彻底修善心智模式,但也让我更明确思考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才能真正幸福。产生了巨大的悲悯和共情,还有对于过好人生修善自我的压力与担忧。也有,希望。
以上,感谢读书营的组织者,引荐者,还有我的读书伙伴们。
2.2-2.22,打卡完毕哦,宜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