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书的重要性

《平凡的世界》中,少安、少平两兄弟无疑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书中,两兄弟读的书不一样,处理事情的思维模式就完全不同,思想不同,人生就不同。

      哥哥少安因为家里穷,上完小学就不得不退学,帮扶父亲过光景,家里增加一个劳力,让上有祖母,下有弟弟妹妹的一家人不至于被饿死。小学毕业,只是认字的他,在村子里也是人人竖大拇指的好后生。种地是把好手,人年轻,却担任生产一队的队长,并让队员心服口服,连二队的队长--村里的强人金俊海都对他高看一眼。改革开放以后,率先办起了烧砖厂,成了大队里的“冒尖户”。按理说,这样的气魄在那个小天地里,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少安在生活的操磨中,忘记了读书,眼界就只局限在他能看到的一亩三分地。

    作为弟弟的少安,在哥哥的力挺下勉强读完了高中。操蛋的时代没有让他好好上过几天课,除了劳动就是搞活动,恢复高考后,没能考上大学。其实,家里的现状也不允许他再去读书。父亲年龄大了,大哥已经结婚生子,他作为二儿子,应该承担起祖母和爸爸妈妈妹妹的顶梁柱。高中毕业的他,对读书有深深的迷恋。中学时,无意中一本润叶妈用来夹鞋样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打开了他对小说的热爱。即使外出做揽工汉,他也通过各种方式借书读书。虽然身在贫困和温饱中挣扎,但是书本却已向他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那么,读书和不读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首先,体现在兄弟俩处理个人情感上。孙少安在收到润叶的感情暗示后,选择了逃避,继而寻了秀莲做媳妇。虽然他也爱润叶,但是两家的家庭状况不同,两个人的身份悬殊,让少安不敢接受润叶的爱。因为只限于认字,不能说有思想,少安能想到的就是给到对方的安稳的物质生活。润叶在乡里做老师,是公职,而他在农村种地,一家人饭都吃不饱。少安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在温饱不能解决的时候,根本谈不到感情。不读书,让他思想僵化,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思想是需要有知识做后盾。但是,弟弟少平却完全不同,他在遇到晓霞的感情时,兴奋而幸福的接住了。那时,晓霞是大学生,并且是地委书记的女儿;而他,只是蹲在墙边,随时等待买主买走他体力的揽工汉。但是,遇到身份地位家庭相差悬殊的感情,他没有恐惧,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可以一起讨论国家时事,一起背诵诗歌。不管将来怎样,少平接得住这份感情,书本让他有更丰富的头脑和更广阔的视野。

    其次,读书和不读书,对人生的选择不同。少安读书少,甘心在村里做好他能做的一切,没有知识也就没有野心。而少平不一样,他知道除了双水村,外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大世界。当农村生活逐渐好转,哥哥办起了烧砖窑,想兄弟俩大干一场时,少平却提出自己出去闯闯。哥哥意识到弟弟和自己不一样,他的想法总是让人难以琢磨。憨厚的爸爸和开明的哥哥没有扼杀少平的梦想。赤手空拳走世界,哪有那么简单?他们认为少平知道苦后,就会回来安心在家营务一个农民的儿子该干的事儿。但是,少平有知识武装的头脑,和爸妈给的强健的体魄,凭借自己的韧劲和吃苦精神,硬是在最苦的环境中存活下来了。并且凭借自己的善良和真诚,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命运的垂青,自己的境遇逐步好转。一旦头脑里有坚定的信念支撑,人就会爆发出无限的潜力。

    另外,从少安少平两兄弟身上,可以看到读书和不读书在处理家庭关系上的不同。少安面对媳妇秀莲的分家念头和分家后自己小家过的红火,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深深的不安;但是少安却能想开,鼓励大哥大嫂独立生活,尽量不让上学的妹妹兰香拿大哥的钱,来减少大哥夫妻俩的摩擦。少安的纠结来自愚孝,而少安就更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懂得事物的规律。不能不说,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

    《平凡的世界》是本让人心生力量的好书,让我深深意识到,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读书永远都是个人成长的捷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