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看不见摸不着,不像法则、规范一样拿来就可以用,而且导引成功与否,也没有一个可以即时评判的标准。但是导引做得好不好,跟疗效又有很大关系。
如何导引?我一般在进针之前先跟患者确认患处以及症状范围,确认有几处不适及相应症状表现。
比如患者膝盖疼痛,症相对集中在阳明、太阴区域,我会用手按压一遍患处,确认不适症状的四至范围、疼痛程度以及表现。
即使心里已经明白症之所在,还是要再次跟患者交流,真实目的是让患者的注意力始终关注在患处。
进针后,马上跟患者确认患处有何变化。比如这个膝盖痛的例子,按照常规很可能是在阳明、太阴先下两针,然后让患者做一些原来受阻或者不适的动作,同时了解症状在进针前后的变化。
这时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感受焦点在症上,患者极有可能说还在痛,还是没有好;一种是感受焦点在症的变化上,患者会说好多了,甚至说完全好了。
如果是后者,导引相对比较轻松。
如果是前者,说明患者的注意力依然在残留的症上,如同坐井观天,还在那口井里没有出来。
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可能让患者注意力转移到患处有没有变化上,也就是想办法跟患者确认到底有没有变化。
这个环节很重要,如果患者爬不出那口井,导引往往不成功,扎针效果会受很大影响。有的患者轻轻一带就出来了,有的患者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还坐在原地看天。
当然,有的确实是症状没有变化,有的则是患者自己一时难以相信。
前阵子有个老阿姨脊柱两侧腰背痛,在女儿的陪同下来扎针。识证是中焦,经络是太阳经,一个非常普通的病症。太阳经小海穴、少阳经外关穴两针上去,患者说没啥大变化。加上后溪穴,说还是痛。
我问有没有变化,患者迟疑着说不会马上好吧。我心里一下子明白了,这个阿姨不敢相信不适症状已经好转。
我马上倒换少海穴、曲泽穴两针,嘱其活动活动腰背,故意把她撂在一边。
那个晚上其他患者基本都是应针见效,这个腰背痛的阿姨在一边看着看着,神情越来越放松,我估计没问题了。果不其然,结束时她说好了八九成。第二天腰背痛不适全没了,然后问女儿下次能不能再来,她的胳膊肘也不好。
这种现身说法似的的导引,比苦口婆心的解释,效果要好很多。
如果确实是进针无效,那就要回到原点,按照法则和规范重新来过。当然,个别实在无效的,该放弃就要放弃。
黄帝内针讲一针一导引,用针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有的可以一针一针来,有的可以一症一症来,不必拘泥于某一个具体规则,重要的是让患者始终跟着症的变化走。刚才举了一个膝盖痛的例子,就是扎完一个症后开始导引。
其实大多时候,患者基本上不会是一个症。如果是多个症,一般是一个症一个症挨着来,不过每次导引也要重新来过。将治何症、拟针何处,也是让患者提前知道,让患者的注意力始终跟用针保持同步。
取后溪、鱼际等一些容易疼痛的穴位,也会跟患者说明,免得因突然刺激影响心态和效果。
留针期间,我要求患者要么活动患处感受症状变化,要么静静坐在一边闭目养神,一般不建议患者在此期间看书、玩手机或者聊天。
如果留针期间管不住自己,又是看电视又是聊天,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
我给自己扎针也是这种感受,专注于自己身心时,身体里面似乎一些东西在曼妙地流动。如果分心,这些感觉时断时续的就要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