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6
原静的信中说“良知常常在悠闲无事是主宰于心,在喜、怒、忧、惧时似乎察觉不出”。这句话我的理解就是“事”上磨练的不够。平时觉得自己的功夫很好,不动心,但一碰到事,就心慌慌,手忙脚乱,语无伦次,还是功夫不到家。阳明先生有一句名言:“人皆以不及第为耻,吾独以不及第而动心为耻。”你不是修的好吗?那就给你来个事考验考验,看看你是不是还动心。“良知”在悠闲无事时显现不出她的作用,但遇到事,如果我们控制不了我们的情绪,那就是修为远远不够。阳明先生历来认为,良知是心的主宰,心是身体的主宰。眼睛看上去很美,心里的良知认为它不正当,就不敢看;嘴里吃起来味道很好,心里面认为吃它不正当,就不敢吃;耳朵听起来很舒服,心里认为听它不正当,就不敢听……这就是心里的良知的主宰作用。
说到“清心寡欲”,原静说“欲寡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我想,即便是圣人,在他身上也会发生很多很多事,而且不会比普通人少。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他跟普通人的处理事情方式是不同的。就像后面说的照镜子,美的丑的都能照出来。而且美就是美,丑就是丑,都照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照完之后呢,镜子上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圣人就事论事,心中自有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天地法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