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一座古城,这里有高楼大厦,也有荒芜的山坡。有流迭在高层的精英,也有流浪在街头的老人。这座城市与大多数城市一样,繁华也平凡,热闹也孤独。可她又与所有城市不一样,她的古老,她的包容,都变成了她与生俱来独特的吸引我的地方所在。
这里是太谷,黄土高原上众多县城里的一座,从西汉到现在2000多年来山与水的滋养造就了她日益美丽的容貌。
我眼里的家乡,不是大家搜索关键字就出来的文化历史名城,而是只属于我看见的,触摸的,感受的它的真正内涵的所在地方。
山
似乎山西到处都矗立着山,像一个卫士一样守护着住在他山脚下的百姓。我的家乡南边有一排连绵的大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靠山吃山的人民并没有过度的开发他。以至于山上还住着一些野生小动物和淳朴的山民。春季,冰雪解冻的时候,有的山下会流下一些山泉,这时人们便会拿着饮具去接饮山泉,以求清澈的水流能助他们洗净一年的晦气。众山中有一座大佛山,传说站在山顶向下看有石头形如卧佛,故因此得名。山上有一座尼姑庵,我曾进去看过,不大的院子里种着一颗叫不上来名字的树,树上系满了红丝带是前来朝拜的人们虔诚的愿望。庙里一座金光闪闪的大佛打坐在中间,面带微笑,让不信佛的人也由不得心生敬畏,忘却杂念。这些山跟随这太行山由东亚板块的东滑下沉而形成,经过6.5万年的洗礼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他深沉,他稳重,他日复一日的生长,与这座古城一起见证了多年的风风雨雨。
站在山下向下看,山下的村庄形成一场视觉盛宴,它们四季变换着色彩,是时间走过的影子,它们年复一年的轮回,是一代又一代人生老病死的重叠。这些村庄的庄稼喂养了太谷人民,喂养了这个城市,使大家一天天变得健壮,变得丰腴。
街
古街与现代都市的街道形成对比,老旧和新兴的形式都是连接这个县城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鼓楼是四方老街延伸的起点,一个四方形的楼台把太谷城分隔成四块。街上的旧房子是清朝时期经济发达时的遗留物,青砖黑瓦、精美的雕刻物和古老的故事吸引了往来的游客。每天清晨天不亮,街上的店铺人家就开始劳作,烤酥饼、榨豆浆…叫卖声与街道上食物散发出的香味混为一体。成群结队穿着校服的学生的笑声,车轱辘碾过的声音是这道街上的调味剂。人与人之间的亲近,物与物的柔和都在这条街上体现出来。
立交桥、国道是发展的产物,川流不息的车流带动了路边产业的兴起,高档酒店、大型公司矗立在道路两旁,优美清新的绿化装饰了街道。忙碌的人们行走在路上,用他们疲惫的身影给了这个县城最美的画面。
静与动,缓与速,都真实地沉淀在家乡的街道中,等待着人去细细欣赏,慢慢品味。
人
和世界上所有地方的人一样,太谷县城也居住了各式各样的人。但与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不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谷人民的个性也淋漓尽致的存在着。山峰的围堵,消息的闭塞,造就太谷人民的朴实,老实的性格,就像所有人口中的老西一样,像一块木头一样的敦厚。我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二十年来,从未见到县城里抢劫,偷盗一样的事件。人们都坚定着爱护自己的尊严和人前的体面。保守不是一成不变的,新鲜元素也是这座县城不可缺少的一笔大军,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活力。早上忙碌的上班人,悠闲的逛街人,街边的商贩…晚上夜市上热闹非凡,人们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广场上站满了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远处望去,人间烟火滋味在心头顿发。
我眼中的家乡就是这样。她没有多好,但她永远是我心头上最温暖的那个港湾,随时载我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