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找个时间和孩子聊聊,探探孩子的心思,平时他们都远在千里之外,只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句平安,由于疫情,本该早早“滚蛋”的孩子宅在了家里,上高中的侄女也赶来凑热闹,让哥哥姐姐帮她点拨点拨。
每天,儿子吃过饭,走进卧室,有时会看着电脑,紧锁双眉,思考着问题;有时会拿出手机百度单词;有时站在阳台抽着烟眺望远方……我会在他不经意间走进他的卧室。
“嘿嘿,干什么呢?老太婆?”
“我是侦探,暗访一下你们在干什么?”
“走吧,走吧,我的事你也看不懂。”
“唉!为娘就是不容易,看不懂也想操心!”
被儿子“赶”出来后,又遛进女儿的房间,女儿从年初七开始网上办公,每天早上吃过饭就开始在键盘上敲,累了站起来扭扭脖子,顺便点根艾条放在艾盒里熏熏脖子,有时夜里十二点了,女儿的灯还亮着。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做娘的心理确实难受。不过,看着女儿干的是正事,为娘也安心了!
小侄女每天在客厅听网课,耳机插在耳朵里,她一声不响地认真做着笔记。
“岁月静好!”我心里默念着,尽管儿子小时顽皮,记忆力不强,现在也算上正道了。
“立文,来我看看你的数学作业”,儿子与侄女的对话拉回了我的思绪。儿子一边给侄女检查着作业,一边谈起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你是学文科的,你比较擅长记忆,将历史、地理、政治用科学的方法理解性的记忆,然后运用记忆力强的优势,想办法怎样运用到数学中,数学是文科生区分胜负的一科,一般情况下文科生数学都不太好,如果能将学习文科的技巧应用到数学,数学分数提上去,你就OK了。”侄女只是点头。
“我小时候,记忆力不好,但是我理解能力强,这一优势我在数理化的学习上发挥的很好,高中时,有一个公式,我班有几个学霸能推出来,我也不服输,利用周末一天的时间也推了出来,公式推导出来后,有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听着儿子从小学数学到高中数学的数形结合讲到化学的Fe3O5铁的化合价,将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用数形结合串在了一起,我倍感欣慰:看似调皮、不在乎的儿子,心里有“数”啊!
“我记忆力差怎么办啊?想上好大学,只扬长不行啊,我要用我的长去补文科的短,我试着用理解推理的方法处理语文、英语题目,还真能用,你看高考语文一、二……”儿子和女儿一起将语文高考题型回忆了一遍,“多数都是理解分析性的题目,真正能从课本找到答案的就一个七分的默写古诗词”“语文中有的题目可以用排除的方法分析,有的可以用类比的形式解决,所以你要发挥你的优势,将你的长发挥得淋漓尽致,然后试着用长补短,”正说着,儿子将一杯水顺势倒在两个杯中(原来一个半杯,一个将满),你看,水同时倒入这两个杯子中,即将满的杯子倒入的水太少了,而半杯的呢?这就是短板定律,你用同样的时间花在不同学科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
听着孩子们的交谈,眼前又浮现出孩子小时候调皮的模样:小学时,儿子爱动,上课时不是站着,就是跪在凳子上,并且是标准的“吃鸡下巴”长大的,老师只要一出口,他立刻接话茬,为此没少挨打。儿子不善于记忆,学前班的声母、韵母他现在可能还分不太清。为了让他写作,我也费尽周折,利用周末带着他去公园,一边走一边引导他观察路边的景色,那时正值初秋,公园里摆满了菊花,查看儿子游完公园所写的作文――兔子尾巴――不长!为了儿子的记忆和写作,我让他参加过英语培训班、作文速成班,都收效甚微,我也很无耐。
看着被我打怕的孩子,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结合儿子爱玩的天性,我放慢了对儿子的要求:不再让他和同龄的孩子比朗诵,比写作。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发挥他的创造力:有一年春节下大雪,老公因胆结石在楼下疹所输液,这下可好了“爱捣鼓”的儿子,他自制滑板玩了大半个寒假……
回想孩子的成长轨迹: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在实际生活中先扬长,扬长的过程激发自己的自信心,最后用扬长的方法弥补自己的短板,这不正是朱永新授个性化理论中: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补短,而是扬长,扬孩子个性化的长,这样才可以帮助孩子点燃他的自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