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新绿,春已至。
在祖国的西北角,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精河县,一方故事传奇的热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声名鹊起。这里城乡巨变、民心淳朴,风景独特、撩人心弦,一群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一群垂髻之年的孩子们,幸福地生活在小城中的精河县社会福利院里,而院长吉日嘎则是他们的依靠,她用无私的爱滋润着这里的每一位院民,她在平凡中坚守,流逝的是青春,留下的却是爱心和永恒。
从40岁到45岁,吉日嘎坚守在福利院里的六年,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她是院长,又是“母亲”,更是名副其实的“女儿”,她坚持“以院民为中心”,推陈出新。她将每位院民都当成自己的亲人,从福利院院长到自学养老护理知识,她不断改善条件、提高技能,“第一次面对孤残老人与孩子们,我就下定了决心,要尽力让他们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一、她是老人们最贴心“女儿”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老人们不愿意出门活动,吉日嘎就组织老人做操、健身、做游戏、打牌、下棋,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还借此机会,组织成立了“院民+职工”文艺小分队,并于每年新年伊始,表彰一批优秀员工和生活态度积极的老人,以此鼓励大家。六年来,每逢春节吉日嘎便召集全院职工,包饺子、挂灯笼,准备年夜饭,一起表演节目,在欢乐的海洋里共度除夕。直到院民全部入睡,整个福利院安静下来,深夜2点她才能回到自己的小家,而这时,公婆、丈夫和孩子们还在等着她回家过年。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映入眼前的则是饭桌上冒着热气的美味佳肴,耳畔传来的是全家突然爆发的欢笑声与充满责备却又理解的关心声,不禁让她潸然泪下。
大年初一,当家人还在熟睡中,吉日嘎又早早赶到福利院给老人们拜年,为孩子们送新年礼物。她说,“我是他们的亲人,我想为他们驱除孤独,愿他们永远健康快乐。”
为了让老人与孩子们吃上绿色蔬菜,福利院里有一个大园子。晴朗时节,吉日嘎带领着职工们开荒种地,经常一身泥、一身汗。朝阳下是她摘菜的身影,烈日下是她浇水的身影,晚霞中又是她给菜打茬掐尖的身影,晨起暮歇吉日嘎忙得像个陀螺,很多人劝她,没必要搞得这么细。她却说:“吃点苦怕什么?我们多干点,老人和孩子就能吃得更好点。”
吉日嘎像“女儿”一样,长期照顾着老人们的日常起居。刘守沛老人,睫毛倒长,每半个月要拔一次,他性格孤僻不让别人拔,这就成了吉日嘎的工作专利;带着各种顾虑入院的阿布力孜和她的老伴吐尼沙汗,仅仅两个月时间就喜欢上这里;患有糖尿病的张金花,不仅身体硬朗了,还能在文艺小分队唱歌跳舞。吉日嘎始终用孝善为他们补上亲情的缺憾。1800多个日日夜夜,她为老人们理、发洗澡、喂水喂饭,寻医喂药,老人们都看在眼里,也暖在心窝里。
多年的悉心照顾,让吉日嘎明白,老人像孩子一样,情绪难以捉摸,要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照顾。
人终有离去的一天。曾有人问吉日嘎,总是为老人们送终害不害怕,但她说:“不为老人送终,怎么能算他们的亲人!”在精河县福利院工作六年来,吉日嘎先后送走了37位老人。大家都夸:“能有这样的‘好女儿’养老送终,我们真有福气!”
二、她是孩子们最出色的“母亲”
“福利院与特殊教育学校不同,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需要精心抚育的残疾孤儿,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为他们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就必须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为此,吉日嘎在孩子们身上花的心思更多了。7岁的孤儿热米娜,一直封闭自己,吉日嘎非常着急,每天去她房间聊天,教她认字,手牵着手和她一起做运动,晚上把她带回家,一起生活,并为她请了老师,对她进行心理辅导,让院民和她互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自闭的小姑娘终于融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在已经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了。
对于吉日嘎来讲,福利院的孩子们都是她的“孩子”,当孩子们遇到问题,便会第一时间告诉她,她也总是语重心长地为他们讲述做人做世的道理,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快乐生活。患脂肪瘤的小男孩吐尔逊病好了,不再叛逆,也不再孤僻了;曾经心灵有创伤的纳木错不仅会交朋友了,还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学校,立志要和“院长妈妈”一起在福利院工作;孤残儿童的点滴进步都使吉日嘎感到莫大的欣慰;孤儿戴梦鸽在福利院成长起来了,现在已经是一名研究生了,她常说:“福利院永远是我的家”,她和院长妈妈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在吉日嘎的心里,“这些都是应该的,我讲他们视如己出,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孩子走出去了还是孩子,他们过得好不好,需不需要帮忙,时时刻刻都会记挂在我们心头,他们是我们一辈子的责任。”
三、她是福利院最知心的“领头羊”
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基本是女性,大家将这里定义为自己的“娘家”。作为福利院里的“领头羊”,吉日嘎不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一位院民,还时时刻刻叮嘱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培养提升她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是吉日嘎的工作重点,关心关爱她们的生活是吉日嘎工作必备。多年来,她以女性特有的睿智、执着、坚毅、敢挑大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关心职工,一直是吉日嘎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疫情防控期间福利院实行封闭管理,职工其其克的爱人在外打工,因疫情不能回来,上学的孩子没人照顾,吉日嘎就让丈夫把孩子接回家,而自己却在福利院照顾更多的孩子和老人,这一照顾就是5个月。福利院的干部职工不管谁家里有事儿,她总是全力帮助,因为他们都是她的“兄弟姐妹”。
是的,整个福利院就是一家人,就要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心里惦念着彼此,把心底最深处的柔软送给对方。正如吉日嘎的工作信条一样:“作为一个民政人、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儿’,两粒种子,一片森林,我愿将自己的爱献给福利院。”
六年来,吉日嘎精心培养了副院长1名,护理员20名,因副院长出色的工作能力,作为全州管理型人才,被选派到南疆支援幸福大院筹建工作。又于今年2月,在自治区民政工作会议上,获得表彰“天山孺子牛奖”,被评为爱党爱国、为民爱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基层一线民政工作者之一。
吉日嘎没有惊人的壮举,却有着最细腻的情怀,没有惊天的业绩,却有着最朴实的爱心。她以朴实无华的人间真爱为孤儿和孤寡老人架起了一座通向幸福的桥梁,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人间真爱。(供稿:精河县党委组织部“访惠聚”办 孔梦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