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旅程不断延长,要想在退休后实现小康或富足养老,平稳地走完这一生,就需要同时搞定工资和投资这两件事。因为在中国,养老问题在最近几十年里历经变化,到了必须和国际接轨的时候,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争取更多的靠自己,而不是靠政府来养老。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如果没有增量资源投入,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甚至可能在2035年耗尽。
仅靠养老金生活的退休人员,其生活水平相较于退休前会显著下降。所以,经济学家们说老年人消费能力弱,在大多数国家是因为退休后养老金代替率太低,老人们没有那么多钱可以用于消费,而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消费欲望。
对于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中国来说,在工资体系之外找到可持续的投资路径,无疑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这不是我们想当然的举措,而是可以从全球前几大经济体的经验中得到印证的。从德国、日本到美国,它们各不相同的退休养老制度都证明了想要富足养老,投资是可行且必然的,也为中国未来的退休养老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特别是在政府第一支柱之外,怎么更好的发挥企业第二支柱和个人第三支柱的自主性,充分利用投资市场的财富增值效应,将直接影响未来我国养老金的覆盖范围与支付能力的可靠性。
要想拥有更加平稳或富足的退休养老生活,恐怕需要再相信政府与政策托底的同时,认真规划自己工资之外的各种财产性收入,尤其是包括个人养老金缴纳与管理在内的长期价值投资。
毕竟,工资只是存量,投资才有增量。因此,除了关注并争取工资增长,从明天起也要关注并争取投资收益,也就是靠自己来争取退休后平稳,甚至富足地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