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成长: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无论是做孩子的支持者也好,引导者也罢。说到底,有多少父母真正做到从心底里信任孩子,相信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所面对问题的答案?说实话,尽管我经常提醒自己要相信孩子,潜意识却忍不住在他还未找到答案前,就给出了我认为可能适合他的方案。

周五晨练,儿子与三位男同学发生了冲突,情绪激动之下,不加思考地先动了手,击中了其中一位同学的腹部。当晚,班主任留言跟我说了事情经过:儿子因未尊重老师的安全要求,被临时叫出来受训,训完想要站回原位,遭到那三位男生的拒绝。1 vs 3,或许是他说不过别人,或许是被对方的言语所激,他就动起了手。谁对谁错,难凭一方之言来评判,但先动手的那个总归理亏,老师要求他给三位同学写道歉信,他当场答应了,转眼就忘了。于是,班主任希望我可以提醒他周末在家将道歉信写好。

今日上午,我敦促着儿子写好了道歉信。本也认为这事错在他。可当我在下午一场班级小组排练的过程中,从其他家长那里得知,那三位男同学是班级里的一个小团体,其中两人还是刺头时,感觉自己需要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动手是儿子不对,除此之外,这件事真的就是他的错吗?需要道歉的人真的只有他吗?万一,他自己也是被言语攻击的受害者呢?没有人关心他被小团体孤立和言语攻击的委屈,大家只看到他动手打人,并要求他道歉,他的内心会否也感到委屈呢?

在孩子开始上学的那一刻,我们跟他相处的时间就已经开始缩短了。我们没有办法亲眼目睹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关于学校的种种也只是听老师说起(如果孩子自己不愿意说的话),甚至有时候老师说的也是从其他人那儿听来的信息。凭借着二手、三手信息,我们️怎么替他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呢?!

想到这,我突然有点后怕,我没有这份自信说出“我可以”,甚至开始觉得,不该去做这个判断。我可以告诉孩子,为人处事的大致方向和生而为人必须具备的品行。可落到某一件具体的事,尤其是一件我不仅没参与,甚至都不曾见过的事,对与错,该交由他自己判断。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份爱往往浓度很高、很稠,稠到遮住了一些事情的本质。就像刚刚说的例子,抛开母子的关系不论,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他写道歉信,尤其在无法全面了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

爱可以护航,也可以变成一种干扰。别轻易为孩子做决定,给他时间和空间自己去找答案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