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而立之年突然感觉人生真的很短暂,几十年的时间也就如此在每天的琐事中不见了,可是我好像还没认真想过如何过好这一生。在读了《精进》第一二部分之后,突然恍悟,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就是被时间三维LDD(长度·深度·纬度)决定着吗?
长度length——每日时间
每天都是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走路只能剩下十几个小时,如果还有必须参加的会议或者跟朋友同事聊天之类的事情,那么剩下的真正能够用来实现人生意义的有效时间不到十个小时甚至更少。
关于时间管理,采铜从效益角度提出“收益值“和“半衰期”两个角度,划分出四类事件来判断是否值得做以及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做(P15)。这与科维的时间管理四象限类似,将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分成四个象限分配时间和精力,采取适合有效的方式应对。
深度depth——生命质量
如果说人生的长度在有效利用时间充实生命时得到延伸,那么人生的深度在选择何种心态面对生活,从而决定生命质量时得到改变。这就好像大学有你很不喜欢的必修课,你会带着好奇或者不服输的劲儿挑战自己,还是走走过场应付了事?如何对待这门课决定着你会如何做,选择如何做决定着最终的成绩和你的收获,而最终学到的知识是你自己的,影响甚至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俗话说,“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选择快乐”。有人说这是我们能选择的吗?比如作为女人,怀孕时就开始担心宝宝的健康,产假结束准备回归前担心自己不适应工作,上班后又牵挂家里的宝贝,看着孩子慢慢长大后出现不良行为而焦虑,该上幼儿园了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而牵肠挂肚……于是有人说,你看,这些都不是可以选择啊!
确实,这些问题就在眼前,无法逃避,但是如何理解和应对是可以选择的。是选择担心还是相信医生安心产检,是沉浸在未来重新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还是选择与同事沟通做好准备,是因为牵挂在工作时分心还是专心工作后抽时间给宝贝打个电话,是纠结为何孩子出现“问题”还是选择用爱的心态理解孩子寻找答案,是因为孩子的哭闹心神不宁还是选择相信老师陪伴孩子度过这个非常时期?
看!这是可以选择的!如果把问题都看作是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关系的机会,看作是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那么每次选择如何解决问题时的你,都是给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记住,你有权力和能力选择是幸福积极还是忧郁悲观地度过一生!
纬度dimension——人生可能性
这一生,我们总会在某个时期陷入困境时,职业发展的迷茫期,家庭关系的动荡期,人际交往的困惑期,都会让我们感觉好像失去了对人生的掌控,对所面对的世界无能无力。其实,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困境”的表述时带了“标签”,包含着我们的评判和观点,仔细回想这些评判里是不是隐含了假设?是不是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就变成了前提条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陷于某个人生困局时,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现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从而限制了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通常只是在两三个“可见选项”中去做决定,而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p47)
过去的经历给我们自信、安全感和内心的富足,同时也会带来局限,比如失败经验会带着恐惧躲避某些领域,成功经验会“自动”诱导我们选择“捷径”,思维定势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让我们错过更多可能性……
那么如何冲破自我限定,拓宽人生维度呢?书中写了三步,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P50)
关于形成新的思维框架,我想到的有两点,简单介绍一下:
1.目标设定和路径选择:书中有关于五年目标的设定,为何是五年有形象的解释,我的理解远期和近期未来目标都存着一些问题,五年计划能帮助联系二者,更容易实现,也让人更有动力。有了起点和终点,下一步就是选择如何前进。从A到B可以直线曲线折线波浪线, 不是只有直线是最好的,因为快不是唯一标准,人生收获从来不会这么单薄,所以可以选择的路径其实有很多。在选择波浪线时看到的弯弯曲曲或许正好给了你打磨自己的机会,在到达终点重新起步时,你的人生完全不同了。
2.确定优势和扬长避短:多尝试,多总结,在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自己之后才能知道到底我的优势在哪里,也许自己认为有优势但是未得到验证的方面并不是你的真正优势,也许还有你未曾想到的优势在等着被发现。当然优势也是需要练习的,将优势打磨到极致,才能被充分发挥。对于短处也不必逃避即使不能发展成优势(这不是必须的,把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相对比是自取其辱),聪明人会发现别人优势与其合作,规避自己的劣势,所以不必纠结于短处劣势,规避劣势用有效方法限制劣势的影响就好。
以上是看了精进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半后的思考,很多想法不成熟,望大家指正。
2017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