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东野圭吾不少书,《解忧杂货店》的温情脉脉,《恶意》中力透纸背的寒意,是最近印象较为深刻的。东野对于题材的猎取,愈加丰富,然而不论写什么题材,他从不放弃对人性的深掘。
《信》就是这样一本看似普通但充满了人生乃至社会思考的书,他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人性,关于社会,他都进行着不露声色但却发人深省的探索。
哥哥由于家庭所迫起了贪念,在偷窃的过程中冲动成了杀人犯。有了这个背景,男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逐步放弃了音乐的梦想,失去了暗恋的女孩,更在学习工作的旅途上屡屡受挫。故事,就是这么无奈地发生着。主人公在现实中纠结着成长着又迷失着,他由最初对于哥哥的怀念,在现实面前一步步变成了讨厌,变成了憎恶,他经受着良心的拷问,也经历着痛苦与挣扎,最终他的决定会是什么呢?
曾经,我也会把这一切的受歧视、一切的不公平的待遇,归因于这个世界的不平等,从而对人们进行良知上的叩问。但是通过这本书,我慢慢悟到了你所遭遇的不平等不公正,并非有人刻意为之,并非有人刻意强加,很多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善良的人们对自己的保护。是啊,那些施加冷漠施加不公正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就算同情男主人公,理解男主人公,他们仍然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他们仍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和利益。那些人从未想过伤害谁歧视谁,但却让人感受到了伤害和歧视。就像男主人公经历的那样。对,这就是说,歧视也好,偏见也好,其实是一种客观现象。存在必然合理。
并非由于人的敏感。事实就是那样,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命运承担责任。你可以光明磊落的去和这个世界抗争,也许这正是一条比较轻松的路。而更难的路是什么呢?是放下对哥哥的顾忌,让哥哥独自经历犯了错之后必须经历的惩罚,而自己重获新生?也许吧,这样也许会经历良心的折磨,但对自己的家人却是一种看得见的保护。
书中的一些观点,突然带给我全新的思考。面对歧视或者偏见,是该迎难而上站在其对立面,还是选择重新开始?
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
我突然想到谁说过一句话——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写一本那样的书。作为一个探索性的作家,东野圭吾说不定也会面临同样的思考,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或者说是成长难题,东野用情节的铺陈,来完成一种对人性的探索。是的,作者选择这样的方式去探索人生,找寻答案。
关于爱情,我们总向往电光火石般的浪漫,激流勇进般的热烈,如同男主人公深爱的那个女孩。
看到男主人公第一次遇到女主角时,那是一个多么平凡乏味不引人注目的女孩啊!我真的担心和这样的女孩生活下去了,将会无情趣地走完乏味的一生。但随着故事的推进,我突然觉得善良理解包容,这才是最可贵的字眼,这样的女孩也许不会让人一见倾心、观之失魂,但却给人生提供了一份源源不断的暖意。被这样的暖意包围,男主人公无疑是幸福的。而我,也被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姑娘扣动了心弦。这的确也是成长之课,爱情之课。
作为普通读者的我,费劲全力拼命读完这本书,除了爱情,我当然想要得到一个答案。我是在渴望一个大团圆结局吗?又或是是等待一个大悲剧的结果?
但生活没有结局,也不存在什么结果。大多数时候人们还在迷茫的探寻着。这本书就是这样,也许东野也走在这样的路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