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静静待着。这个TA,就是我自己,当然如果有朋友一起,最好。
无所谓情怀,无所谓归隐。
就想尽情体验一番这样的生活,也许是半年一年,也许更久。等待腻了,或许依然回到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去,或许继续走走停停、浪迹天涯,Anyway,甚至到那个时候,再做决定也可。
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如果要说影响,那应该是受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影响吧。现实也有很多实施了的人,如,在终南山花4000元找个小院的二冬,就已经借山而居、住了4年。如今的都市人们,很多不甘于钢筋水泥中苟延残喘的,都多多少少有些这样的梦想。
然而很多人想归想,却都没有实施。所以我在考虑,是否要实施一下。先看看我2017年的计划:(其实我2016年似乎都没总结完呢)
第一,就是读书和思考。海量阅读小说,日常多接触有意思有趣有故事的人。这第一个计划,要是我住到山里的小院,也就很闲散很容易去完成了,每天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除了晒太阳,就是阅读和思考了。
第二,爱护身体。爬楼梯、走路、散步、打球,每天出点汗。我想弄个小院子,弄点菜地,种点西红柿胡萝卜辣椒什么的,再种点花花草草,每天干干活,浇水施肥,这锻炼就够了。再是食补。每天给自己熬银耳汤,或杂粮粥,少碳水化合物,少肉,少吃水果多吃蔬菜。
第三,精简主义。无论是家用物品、时间分配、个人社交、以及精力分配。都尽量精简。个人用品,少而精美;拒绝一切不必要的社交,严格拒绝网络黑洞对时间的浪费,不漫无目的的刷微信微博,不跟人聊无意义的天;精力分配,写作,悦,和关爱自己,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事。
我想,要是住到一个山村的小院子,估计也没啥分散精力的社交了,因为太远,别人走不过来,没人会打扰你。甚至连WIFI宽带什么的都没有,你只能买个移动上网卡,省着用,才能稍微保持一下与外界的联系。
最近越来越发现,晚上回家,累了,就歪在床上刷手机,太多公众号要看,太多信息要点击,太多红包要抢,偶尔还想起,要买个什么零食什么的,又去淘宝逛一圈,又想起另外一个事,又去知乎看半天……然后很快的,这一晚上就耗完了。
还不止这些,手机上装了一个软件,是计算你每天用了多长时间手机,我翻了翻,每天都是红色警告,都在4小时以上,我心想,天哪,这一天哪有这么多时间看手机!你可能会说,我才没有花这么长时间。
可不是嘛,在没装那个计时器APP之前,我也不觉得我花了这么长时间。总的感觉,我微信看的都不多。因为我的一些朋友,还经常抱怨我没有在微信上及时回复他们消息呢!大部分自律的时候,我都是妥妥的在家看书,或者周末在咖啡馆看书,在图书馆看书呢!就2016年这一年,粗略统计应该看了100本书了,其中有本大部头《红楼梦》,光看这个就花了我旅行那一个月的大部分空闲的时间。
所以我想,如果能在一个山村,或一个农庄,网络限量供应,或许,就能找个更清净的环境,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思考、记录、以及劳作了。
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源于我儿时。我其实就成长在一个果园中。那个秋天的果园,就曾经是我的童话。
因为儿时的家住在一片大农场里。父母是那里的职工,而我,每年秋天,蜜桔、金桔、柚子、橙子,能从秋天吃到来年春天,也是欢喜。四月之后,就有李子吃了,还有西红柿、黄瓜、香瓜、西瓜、花生,然后又是桔子了。那会儿花钱买水果,还真没这个概念。所有桔子类的都是自家承包的桔园产的,放开肚子吃。还有西瓜香瓜是能干的妈妈种的,其他菜也是。
现今那一片农场已夷为平地,成为了高大上的工业园。曾是果树的地方全部变成了工厂和宽阔的大马路,整齐划一的园区,什么**康什么**龙什么的,如果不是在那儿看到很多旧识,还真认不出来这曾经是我儿时玩耍成长的地方。
所以,我想要一个类似的小农庄,或者小果园,或者哪怕一间小平房也可以。只要屋前屋后有一小块地,能种点花草蔬菜,围个小院养几只鸡,养两只狗,足矣。
其三。算过一笔账。朝九晚五的工作虽有一定收入,但如果不够高,那么,除去房租水电、日常吃喝消费,就所剩无几了。若还有盈余,估计会被另外的各种奇奇怪怪的开支和多多少少的购物欲望给消耗掉。至于另外的人情开支什么的,都暂且不算入内。一年下来,陀螺般的忙活一阵,的确得到经验、成长、甚至一些人际关系、和今后的很多机会,然而,就看每个人要的是什么了。
至少我当下,是要求闲适的自由、每天懒洋洋的晒太阳,没事种点菜,种死了也无所谓,没收入也无所谓,反正山村里居住生活水平不高,曾经的收入还能维持一两年,赚到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也给自己这漫漫人生一段留白的美。而且,我真的,对于赚很多钱、过很高质量的生活,真的不怎么来电了。粗茶淡饭,简衣素食,于我而言就够了。不敢想象,自己这些年的心态,居然不知不觉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总之,我也不知,这颗种子何时在心里渐渐发芽长大。或许得多想想,再听听我内心的感受,再多多核实一下内心真正的想法先。
先心里描绘一下那样的生活场景:在一个小村庄,靠海、或者靠湖,或者只有条小溪,旁边或许有山,有树林,在那个小房子里,没有太多现代的东西,估计只有电,伴随而来的是各种配套设置不够好,但勉强能用。可以自己围个院子,养几只鸡,养一两只中华田园犬,再种点菜。每天起床,得喂鸡喂狗浇水,甚至可能要自己去水边挑水,自己做饭吃饭洗碗。忙完这一段后,可以闲下来,坐在家门口的摇摇椅上,吊床上,发呆,发呆,发呆,或者,看书,看书,看书,更或者,听歌,听歌,听歌。
网络限量供应,买张1G的流量卡用着就好。每天限定的时间玩会儿手机,拍拍照,再配点文字发出去,这几乎就是网络的唯一功能。然后剩余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发呆,沉思,空想,白日梦。
饿了才做饭吃,其余时间想磨叽什么就磨叽什么,就是不花在网络上。多带点书在身边。晚上没有电视看,看完日落,看看夜景,数一会儿星星,就着本书慢慢睡着。可能要花些时间打理菜园子,也许还要花些时间管理鸡舍、喂狗喂猫什么的。然后也可以花很多时间去散步。
有个问题需要解决,晚上会不会害怕。所以得找有人烟的地方,所以得养两只狗,所以得内心强大一些。然后剩下的,就是日复一天这么过。不知道不能追剧,不能无限刷微信微博手机的我,能否适应这样的日子,估计一开始就跟别人戒烟瘾酒瘾那样难受吧。也有可能这样生活几个月就受不了了,依然想要逃回城市。
好处,但是好处也很多。有大把的闲余时间,阻断了一切压力,生活简单,摒弃物欲,以及网瘾,返璞归真,重新回到童年时代那样简单的生活,没有不必要的应酬、交际,不用跟不怎么想见的人浪费时光,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自我对话……等等。
总之,我也不想把这些算得过于明白。我只知道心中总悬着这么个念想,干脆就着手去做,哪怕几个月后再回来,至少也能断了这份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