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1、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2、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3、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4、我们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5、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作为相应手段,你便捏造了愤怒这种情感。
6、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7、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理解。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8、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
9、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10、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
11、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12、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13、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来“不改变”的决心。你在不断地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14、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15、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16、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
17、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18、“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1、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2、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3、并不是“劣等性”,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4、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5、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
6、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7、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8、优越情结: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
9、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10、夸耀不幸: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他们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11、在同一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
12、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13、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14、我们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15、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16、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
17、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成“敌人”。
18、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19、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20、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21、考虑一下那个人隐藏的“目的”。权力之争,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复仇”阶段,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
22、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
23、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24、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25、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26、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27、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28、不能够逃避,最不可取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29、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世界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他人都看成“敌人”。
30、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31、既不是善恶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勇气”问题。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1、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
2、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3、课题分离
4、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5、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6、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7、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8、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9、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10、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11、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12、课题分离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13、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