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总目标,这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许多不容易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以“三个加强”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打好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是加压奋进、压茬推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实现产业的差异化、精细化发展,需要结合当地贫困群众的需求、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当地产业发展特色。通过改造产业基地,推出优质品牌农产品,培育特色产业品牌,建立特色产业品牌销售窗口,加强品牌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思路规划,加大产业特色品牌的推广力度,强化产品创新、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产品的亮点、卖点,提升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要把这些产品很好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乡土制造”的魅力和效益,这不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形成地方的乡村土特产业,而且能够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民族文化。
二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绿色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年来,很多农村地区实现了脱贫致富,很重要的一个路径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很多地方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一些“散乱污”企业退出市场,经过整改留下来的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进产业生态化、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乡村生态环境变好了,才能保障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乡村宜居了,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广大乡村变美了,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引入。科技是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永续发展的关键,没有技术支撑,特色农业很难做强做大做久。联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和基层技术人员,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团队,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形成一批可推广的适用技术,提升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农业科技园区,聚集创新资源,搭建产业技术集成和成果展示转化平台,建设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进转化一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