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简笔画——都在酒里。
#感恩日记#
1.又是一个周一,日子像车轮子一样一直向前滚。
好几天没看到大懒蛋了,有点想她。
早上卖药郎请假,三人就剩我一个,更加想她们。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心里清楚不久后就各分东西,以后也变成网友了,更珍惜一起吃的每顿饭。
写感恩日记以来,她们在我文字里出现好多次,工作是生活的一个大部分,一周五天上班,一天8个多小时在公司,和她们共处的时间很长,能够融洽和谐地相处,并且在彼此生活中有一点存在感,实属不易。
再次感谢遇见。
2.昨天学了15个思维模型,担心随着时间淡去,还是一点点忘记,那就从今天开始每天1个思维模型,共15天,也是循序渐进,不急于熟悉掌握全部提问模型。
昨天刚开始上课,丘舵问我们,怎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好问题。
大家分组讨论了几分钟,最后各自给出答案。
所有人的答案都在于形容问题本身,但最后丘舵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趣答的问题,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怎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好问题?
这样以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以How开头的问法,可以引发被问者的思考的问题,就是好问题。
虽是趣答题,但认真说来就是如此。
昨天一天的课也是围绕着如何关怀地温暖地提问这一话题展开的。
提问如空气一般存在,每个人每天都在提问着,但很多时候,问题背后蕴含的情绪和攻击性却被我们忽略了。
比如,你为什么总是熬夜?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你怎么总是爱发脾气?
工作怎么每次都没有反馈?
很多人习惯性地抛出一连串带着评判者思维的问题,殊不知这样的问题不但引发不了对方思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发了彼此的矛盾。
每个人对别人的情绪都有着或深或浅的感知,当你的提问带着自己的评判和标准,对方就没办法真正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反而会因为你不当的评判或者讽刺和抱怨而心烦意乱。
提问,本质上是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所以,正确地提问应该不带着评判,不代入情绪,不封闭对方思考的空间。
反例简单列举如下:
封闭式提问:是不是……有没有……能不能……会不会……要不要……对不对……
评判性提问:你失败的原因是……吗?
你一直不被人接纳的原因是……吗?
负面性提问:你最难过的事是什么?
你觉得你自己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你最失败的地方在于不能坚持吗?
一展开就写多了,言归正传,今天的提问模型是苏格拉底提问。①
首先,从提问开始,而不是阐述、声明或命令。
其次,问一些每个人都会想到的、最基本的问题。
比如,当别人说,我目前的问题是:
如何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那么,用苏格拉底提问就可以是:
你认为的财务自由是怎么样的?
当别人说,我目前的问题是: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那么,用苏格拉底提问就可以是:
你认为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个提问模型,也是我认为的最简单的一个了。
谢谢你耐心看到这里噢。
3.呐!还能看下去的是真爱啊。
昨天家里接回了两只小仓鼠,是苏苏同事养了一年多的宠物,从此我们就是有崽的人了,开心!
介绍一下他们,男的小家伙叫香瓜,很爱爬笼子,臂力应该是仓鼠里的国家运动员级别吧,可以悬空单手交换爬过笼子。
每次苏苏打开笼顶,香瓜都会敏捷地爬上来,哪怕笼门轻微地开一条缝,他都可以快速钻出来,看得我们连声佩服,惊讶于他的体力,来回无数次地悬空爬出笼子。
另一只女的小家伙叫栗子,名字都是前主人起的,我们暂时还没想好改什么名字,就暂时这样叫着。
栗子非常非常非常好动,不是放出笼子疯狂地满地跑,就是全程乐此不疲地咬笼门的铁丝,刚开始以为是在磨牙,但磨牙的时间这么长实在是精力充沛啊。
今天放出笼子跑的时候,才发现她一直咬笼门是想出来,一放回笼子就咬个不停,而且咬得特别凶。
这两只小家伙一来就吸引了苏苏的全部注意力,他可以看他们跑来跑去、咬笼子看一整天!
感谢两个小生命的到来,让我们的屋子多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开心的笑声。
尤其是苏苏,看出来真的是超级超级喜欢这两只小家伙,一来就叫他们臭猪,我的爱称都被他们用了,吃醋(假装认真脸.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