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朱老师的《新教育年度主报告》的第二章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
新教育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中,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是新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雷迪。雷迪认为,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儿童个人的自由发展,即身体和心灵的健全发展,而不是用书本知识去压抑儿童的发展。
自由发展?想起田野里散养的小鸡,自由地在田野里奔跑,饿了就东找找西啄啄,找到了东西就吃,找到的东西多了就多吃,找到的少了就少吃点?不用书本的知识去压抑,没有了条条框框,自由自在地成长?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多多放一些书?看他们的兴趣,对哪方面感兴趣就看哪个?
在我们国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新教育的概念。“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长旧,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随新必旧。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视其发明能力。”
新旧教育是以发明创新来区别的。
1949年,毛主席曾明确提出建设新教育,要以在老解放区的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东西。
朱老师认为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理想主义的色彩还是较少,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和超越,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
现在的教育一般情况下都是把孩子们圈在教室里,统一学习,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本质上还是以升学为目的,重分数。
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
朱老师在2000年出版的《我的教育理想》中收录了我心中的理想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我心中的理想校长,我心中的理想学生,我心中的理想父母系列文章。
在2002年的《新教育之梦》中,还新增了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得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得远,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
我们也热切盼望着,这些理想能成为现实。不能总是这样以薄薄的书本为主,整天让孩子们坐在凳子上,消磨他们的美好时光。
我自己也努力反思着,如果我是学生中的一员,我想要什么样的老师来教我呢?
我教美术,自己每节课总愿意多说一些内容,而不让学生说话,让他们保持安静。偏偏就有学生不想听我讲一些知识,非常愿意画画。总有学生打断你的话:“老师,这节课画什么?”
现在想想,自己不该哇啦哇啦说,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他们。是不是他们小声说话也是应该的?说话,必定要动脑筋啊。这些孩子们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仅有理想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所以朱老师发动了新教育实验,现在有好多学校都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