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过程很苦,但是戒掉一个习惯同样也不是容易的事。
每个人社交软件都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随时扮演着你的听众,不管在何时何地,他都24小时在线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这个人可能是男朋友,闺蜜,也可能是家人。在那个小小的对话框里,没有任何套路,有时候是横空飞来的一个截图,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句话,有时候会让你一脸懵逼,也会让你欣然欢笑。
在我身边更多的姑娘,他们的手机屏保和朋友圈好像永远除了自拍不然就是和男票的合照,而在我的手机里,男朋友更像一个定时闹钟,如果有一天我忘了调,他可能就再也不会响起。所以,能和我聊上话,肯听我像个八婆那样唠叨的,估计只剩下闺蜜了和家人了。
在每个苦逼的日子里,我们都需要一个"交互"式""情绪垃圾箱。
然而,若有一天,蹲守两头的双方突然失去了一种叫"共鸣"的信号。那情况可能就如下所示:
你在和他谈中国南海的问题,她却在转那些"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烂俗推文。
你抛个链接跟他谈肯德基的大事件,她在微信里义愤填膺说再也不想用美国人的鬼东西。
你给她看一个当季流行的V型领装,她就回复你,不好看,太过暴露了。
你跟她激动地八卦陈妍希和陈晓的婚礼,她面无表情地嗯一声,然后问,他们是谁?
大到国家背景,小到生活巨细,一套女装,一张图片,一句无关痛痒的话。
她终于忍不住说:得了,别说这些我听不懂的话了,我脑壳疼得很。
然后,你会发现,慢慢戒掉一个人也是个很难受的事情。因为当发现,处在两个不同生活频道的人,慢慢失去交流的语言,提不起对彼此生活关注的兴趣,是很容易变成两条平行线的。
可能对于亲人,不管怎么样,我们至少还可以用血缘来客套,但对于朋友,对于闺蜜,如果有一天真的背道而驰,可能真的就像陈奕迅唱的"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连客套都觉得多余,这种"不能再好好说话"的感觉简直就跟失恋了一样,眼界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不能对等,相处方式都会因此而变得到处不自在。
有时候,最惨不过,当年通宵电话都不够,如今相对无言只剩朋友圈点赞,而且我可能还要义务帮你朋友圈发几条微商广告。
人间悲剧。
之前逛知乎的时候,看有人形容这种尴尬的关系:这就好像玩一个很久没碰的老游戏,软件还在,感情还在,甚至玩的默契还在,可要继续玩,系统提示需要下载超大的更新包。
但人生的内存有限,带宽有限,尚有PPT要做,PS要搞,代码要写,就算娱乐,也有一众新游戏等我通关。
"您确定要卸载此程序吗?"
我的答案是,YES。
尽管会很委屈很痛苦,但毕竟是睡过同一张床,穿过同一件睡衣,一起牵着手扛着青春的苦痛长大的Daring,这么多年都好好的,怎么一分开扑翅单飞的时候就这么陌生了呢?
但,抛去感情的事,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一生就像在坐车一样,有人坐车,就有人上车。不管是什么原因也好,不论多深的感情,难免会有人走。这是事实,我们得接受。朋友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助手,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共同进步的结果,而不是谁半途而废,回去葛优躺,回去甘愿就躲在一个小角落里生老病死。
大概每个人,都希望能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相结伴吧。
在现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里,谁估计都等不谁去慢慢蜕变成一样的人。
在现在如此繁杂的人群里,谁都可能会更痴迷于给自己随时带来新鲜感的人。
跟爱情一样,友情失去了新鲜感,过了保质期,再怎么心疼,也得丢掉。
我记得《返老还童》里弹钢琴的老太太说,本杰明,如果我们不失去命中所爱之人,又怎能懂得他们对我们多重要。
如果有一天,你能懂我在手机另外一头半天敲不出一个字的伤感,或许你才会懂岁月对成长的残酷。而我希望的是,有一天,你也能成为我生命中的那个唯一的PS,唯一的PPT ,是我系统软件里的不可复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份存在,而不是那款我随时可能卸载掉的过气的游戏软件。
涂改是岁月专长,谁能不变模样。
如果未来,你出现在路的前头像唐吉坷德那样举枪指责我曾经的叛变离弃。
我保证答应你那一刻附身做你的小桑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