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一千个灿烂太阳也驱不散阿富汗人内心的惶恐,而每一名阿富汗妇女的隐忍或爆发却又像一颗颗灿烂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每一个深处逆境的人。
玛丽雅姆和莱拉是书中的两个女主角,同样美丽的名字,命运却同样地悲惨。
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就是私生子。在阿富汗,这是屈辱的代名字,预示着这个人物从出生到死都刻在耻辱柱上。这个纯洁而又普通的小姑娘,只为了去实现和生父同过一个被许诺的生日的梦想,就失去了真正相依为命的母亲。生父的背叛和母亲的自杀,扼杀了她所有的童年和希望。家族为了消灭这个屈辱的唯一证据,把十五岁的她嫁给千里之外喀布尔的中年鞋匠拉希德为妻,由于未能生育,开始孤独地生活在战争与家庭暴力的阴影下。
莱拉则是喀布尔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漂亮女孩,有和睦的家庭和青梅竹马的恋人。而战争摧毁了这座城市,一颗炸弹夺去了她的双亲,恋人塔里克一家逃亡他乡,她脑海中最后的幸福是和他初尝禁果的那个下午,他要带她走,他不断的求婚,她不断的拒绝,她不能推卸对父母的责任。这一别,莱拉,14岁,身怀六甲,孑身一人。救起莱拉的正是玛丽娅姆和拉希德。这个男人以绝对的无耻伪造了一切善行,娶了莱拉,甚至让她相信塔里克已经死了。为了让孩子活下来,为此她不惜把自己牺牲在悲惨的婚姻里。
两名阿富汗女性,带着各自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同一个男人施加的家庭暴力。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互相交织,让曾经水火不容的她们,继而缔结了母女般的情谊。为抚育好新生婴儿,她们携手共济,尝试经营新人生,为惨淡的人生添上一丝暖意。丈夫的毒打逼迫她们将断断续续的爱倾注到两个孩子身上,一次失败的逃跑让生活愈发糟糕。
塔里克的归来成了整部小说的高潮,拉希德承认自己当年买通他人欺骗莱拉恋人已死的无耻行径。这一次这个妒火中烧的男人几欲杀死莱拉,玛丽雅姆为救莱拉,执起铁锹向这个恨之入骨的男人头顶拼命敲下去,她觉得这是她第一次决定自己生活的轨迹。玛丽雅姆含泪送莱拉带2个孩子投奔塔里克,自己坦然接受了死刑。
玛丽雅姆走向死亡的这段写的痛彻心扉。这个出身卑微、所遇非人的柔弱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里却表现得异常勇敢而坚强,她在回顾自己一生仅有的几个幸福片段时觉得很满满足,她所遗憾的是不能再同亲爱的莱拉一起喝午茶,看不到与她情同母女阿兹沙长大成人。她觉得自己终于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甚至是英雄,这以死亡换得的殊荣感并不算太悲伤。
玛丽雅姆悲惨的一生也许正是阿富汗妇女最为典型的代表。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更应该庆幸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平等。今天偶然看新闻,又是阿富汗某处遭恐怖袭击的镜头,伤者奄奄于病床,哀伤的神情。一千个太阳的灿烂何时才能洒落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如果注定要面对惨淡的人生,我们将何去何从?在这不可思议的悲剧之中,作者让我们看到女人对家庭的爱竟能够将她们投入同样不可思议的自我救赎。那对于我们暂时的困顿来说,同样应该为了爱、希望和理想勇敢的去争取、去反抗、去奋斗呀。玛丽雅姆和莱拉在惨淡的人生中,所选择的爱与恨、宽容与救赎的行思,又散射出震撼人心的人性光辉,如灿烂千阳。
牺牲与光明总须在前仆后继的惨痛中一瘸一拐地吃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