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作者: [美]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译者: 季丽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6
个人固然拥有天赋和潜质,但是即使才情万斗,如果以此自傲而缺乏了必要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大量的成名前的锻炼,估计也不会成功。莫扎特素有神童美誉,不过从6岁到21岁的真正成名,期间是近十五年的坚持不懈的练习,时间超过10000小时。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然而成功看上去更像是机遇的综合,就像是武侠书中的奇才一样,固然骨骼惊奇,要是不掉下悬崖,不摔进古洞,说不定也一事无成,泯然众人矣!
自身努力外的机遇就是这样一系列令人惊奇的因素。因它的存在,会对个人产生“愈有愈有,愈无愈无”的马太效应,比如加拿大那些成名的曲棍球员们。由于加拿大曲棍球员注册日期是每年的元旦即1月1日,那些在1月2日满10岁的孩子们可以参加9岁以上曲棍球联赛的选拔,而同一年的12月份之前不满10岁的男孩子就会被晾在一边。而那些早入选的队员将得到什么:优秀的教练、出色的队友、一个赛季50到75次的出场机会。通过良好的培训和有针对性的联系,他就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优秀者,或许在一开始,他的优势并不明显。
除了出生何时外,你的成功还要看你出生何地。你有意愿为你喜欢做的事情坚持10000小时的练习,但是还要看你家庭能否发现并培养你的兴趣,且有实力支持你的10000小时练习。只有富人家庭才会关注、培养子女兴趣并愿意为这一过程支付昂贵花费,穷人家庭生计是首要难题,孩子的兴趣是解决这一问题之后的一小部分关注点。更何况除了家庭财富外,富人家庭和穷人家庭对于孩子行为的塑造起着更大的作用。想想你的小学时代。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在学校犯错,他的父亲被叫到学校后首先是给儿子一拳一脚,而不问其中缘由。而那些家庭富有的家长到校则会为孩子争取权益。这一做法,并非是对孩子的袒护,而是他们更愿意将孩子平等看待,同意孩子质疑学校和成年人。
这两种称之为“协同培养”(富人家庭)和“自然成长”(穷人家庭)的培养方式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但不得不承认富人孩子在现实中更能适应,并更早知道“权利”的意义。他们知道怎样投成年人所好,并知道如何说服成年人;他们家庭为之安排的活动使他们更早学会团队协作,并知道如何处理一些高层事件;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权益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优势。穷人的孩子则对社会规则一无所知,成年后对社会事务疲于应付。
除了父母之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与事同样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坏孩子遇到一个尽职的、不那么粗暴且具有关怀情怀的好老师可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命运的转轮就此可能发生改变。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正能量的体现,而韩寒所遇到的那个数学老师则是负能量的。再想想我们高中苦命学习数学却怎么也学不会的时候多羡慕数学得个位数依然能进清华读书的钱钟书爷爷。不过,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除此而外,还有对人的命运施加影响的因素吗?有,当然有,而且还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社会发展趋势”因素。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乔.弗洛姆深刻地明白其中的道理,或许80年代的中国倒爷们也是这样。弗洛姆是哈佛法学院的高材生,当他在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时候,由于犹太身份而被那些保守的大牌法律公司拒之门外,只好加入一家新成立的二流公司,做那些大公司不愿意做的企业并购案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到了70年代,社会风云变幻,企业并购案因为政府的放松和经济方式的转变而成为法律领域的关键,成了每个公司都抢着做的事务。那么,谁是这一领域的权威呢?正是二十年前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二流公司的人们。“并不是他们更聪明,而是他们几十年磨练的技巧在社会变化中突然变得有价值了”。
这就是那些父亲做不成的事儿子可做成,又有时候父亲打下的江山儿子守不住的原因。“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社会运势为你准备了什么机会你才能在什么事业上有所成啊!
成功就是源自这些机遇的不断积累,并且在积累中呈现出马太效应。一个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而是“你出生在何时何地,你父母的职业以及成长的社会环境”这三者的互动。
现在回过头来看比尔.盖茨的成功经历,或许你更能明白所谓“异类”并非天赋特异,而是依据自身天赋和后天10000小时练习后,在家庭、社会发展、经历所遇人与事这些机遇的综合作用下“愈有愈有”的人物!
盖茨出身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律师,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一个有教养的教师。①在他七年级的时候,他的父母让他从公立学校转入湖边学校,这是西雅图上层家庭开办的私立学校;②这个学校每年都有一笔经费。在盖茨入学的第二年,学校用这笔经费买了一台计算机终端设备,并创办了一个电脑俱乐部。这在大部分高校还没有什么电脑俱乐部的年代显得弥足珍贵;③此后,盖茨便住在了计算机房,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摸索怎么操作这陌生的机器。更幸运的是,盖茨一个学长的父亲是一家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并且他可以让盖茨利用周末时间为公司测试软件程序,以此换取免费使用电脑的时间;④当这家公司倒闭后,盖茨发现离家不远的华盛顿大学在凌晨3点到6点这段时间电脑鲜有安排,于是他每天午夜都会步行到华盛顿大学来使用电脑;⑤当时一家公司急需熟悉专业软件的程序员,而一位熟知盖茨技术的人正好在这家公司工作,于是推荐了他。更令人吃惊的是,不知道盖茨使用了什么方法竟然劝说自己的老师同意他离开学校去公司。于是,盖茨在别人的指导下整个春天都在编写程序。
当读大学二年级,盖茨从哈佛退学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时,他在此之前已经无间断地编写了七年程序,这个时间远远超过了10000小时。
哦,对了,盖茨出生在1955年10月28日,而当他20岁时,个人计算机时代的黎明刚刚开始。如果他早出生些时日,那么他可能在1975年人到中年,会买一栋房子,会结婚会为人父,生活是他的全部而缺乏创新的动力。同样的,如果他晚生几年,等他足够羽翼时,或许这一潮流已然高潮,成功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在潮流刚刚出现时,他正好出于恰当的年纪:不老,所以没有错过这次革命;不太年轻,所以没有迟到这次革命。
真可谓:时也,运也,命也!
*文中所有的外国人物事例均出自《异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