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讲座这些场合都是日光灯的室内,通常的技巧都会告诉你有外置闪光灯应该怎么拍,告诉你有脚架应该怎么拍。即便有也还未必能拍好,现在我要谈的经验是没以上两样东西如何尽量拍好一些,就是差里减轻一点差而已,随便谈谈经验而已,水平有限可能有错误见谅。
一、ISO(感光度的设置)
这些室内的会议摄影要控制好曝光,又要保证像素质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一般会场内看起来明亮,但是一般使用的是日光灯,色温比较高,相机对它极其不敏感,所以要打高感光度(ISO),但是一般的数码单反感光度超过400,我就觉得比较不好看了,但是通常不开在那样的日光灯室内环境ISO要开到800以上,通常我会开到1600,通常相机默认给最高3200,噪点会非常明显,但是高端相机在降噪方面非常优秀。特殊情况也可以牺牲一下画质。其实不开闪光灯出来的照片有很多噪点颗粒感很强是没办法的事,日光灯是万恶之源,怎么拍都有些会脏脏的。另外白平衡可以调成日光灯模式。
二、开内置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打开后,会拍成只有一片很亮其他地方特别暗的样子,而且光很生硬,人物也油光满面的感觉。可以增加一些环境光的收入,把快门速度调成勉强端稳的1/30,快门速度慢一些环境光就能多进来一些,略高的ISO如400,光圈通常需要比相机默认给的值要小一些,这样才不会曝光太过度。内置闪光灯的输出功率小,闪光灯指数通常只有十几,所以距离不要太远。
计算公式是:光圈=闪光灯指数/拍距
闪光灯详细请看:http://ask.zol.com.cn/q/5374.html
另外一个关于闪光灯的帖子:佳能闪光灯使用心得和测光技巧
其实公式也没什么用,毕竟机子不同、环境不同,还是要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可以这样做,首先用自动模式测光得到一个光圈和快门的数值,调到M档,设置这样的数值,但是相应把快门速度调慢,比如可以到1/30,上次听老师说光圈要调小,ISO要开高,他说很多时候ISO不开高拍的东西没法交差。具体数值我觉得大家就根据相机自动挡给出的值来进行调整。
三、相机参数设置
1.对焦在镜头上拨到自动对焦模式,因为你没那么多时间去慢慢对焦。对焦模式选择点对焦(最好用的对焦模式),相机中心点是最快对焦的。焦是一个焦平面,也就是说这个平面内的东西对上了就清晰,清晰的范围则是由景深控制的,景深受三个因素影响:(1)摄距(2)光圈(3)焦距
知道最基本的就够了。景深的详细介绍请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NS6JiO6Yf5DSLzQdigUctGLM2g7Uv3pjol3YsuWMMx7xCKuv8gxzU5CcIEqarqqLbRHllA5jActRMpvNGr6qra5tgV1_SZjzCyQLdqsape#2
记住以下: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深。
2.测光模式选择点测光,对着拍摄者的脸部去测光。该点通常是整个画面中心,占全图9%左右大小进行测光。由于测光点不一定在构图的中心,这样就需要对你想正确曝光的点进行测光,测光后需要重新构图,这样就有了AE锁,就是测光锁,当测光完成后可以锁定曝光量,再进行构图对焦拍摄。 一般来说,你的对焦点,基本就是你所需要正确测光的点,具备点测联动的相机,测光点就是对焦点,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构图对焦,自动测光。如若不是,则需要上述先测光,后构图对焦的操作。
描述一下我操作的过程,先半按快门对着人脸对焦测光,按住曝光锁,重新构图(不要移动太多否则可能脱焦)按下快门拍摄。注意:快门驱动模式一定记得设置连拍,通常在被摄者表情动作还比较正常时候抓住时机连拍两到三张,其中有一张闭眼也无所谓了。这里一定要注意观察有一定的时间上的提前量,因为对焦测光需要时间。
四、拍摄模式
用M档进行拍摄,自己去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如果是拍特写,因为变焦镜头的长焦端画质都会差一些,尽量靠近一些,光圈调到最大,这样可以让更多光进入,ISO就能相应小一点保持画质,同时稍微浅一点的景深可以虚化掉混乱的背景。焦距不超过60mm时候,快门速度调到1/60,这是手持很安全的一个快门速度,允许被摄者小幅晃动,如果被摄者非常静止,那就调1/40也是可以的。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比如当你用200mm焦距时,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200秒,否则容易抖动使照片模糊。一般在室内我都尽量靠近,因为焦距越大时候光圈就会越小了,进光量会更少,而且之前说了长焦端画质会很差。当然好镜头在长焦端还是有很不错的画质表现,没体验过好镜头的我也不太了解。
因为教室有时候很小或者受环境所限必须用18mm广角端才能收入所有内容,就另当别论,其他情况下焦距在35mm左右以上的时候才没有明显的畸变,否则畸变还是很明显的。假如相机不是全画幅,那么这个数字要乘以一个倍数,佳能和尼康的倍数不同。
五、拍摄合影
一张好的集体合影应该达到以下五点要求:
1)集体群像在画面布局合理,充实。
2)前后排无遮挡现象。
3)最前一排与最后一排的人都清晰。
4)没有前排头大、后排头小的透视变形。
5)没有闭眼睛的情况。
要做到以上五点,就必须掌握好以下拍摄要领。(以下内容摘录了一些对咱们能用的上的,再结合自己一点经验。)
1、应选用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一致,用广角镜头拍集体照时会出现透视变形现象,前排人物离镜头近而头大,后排人物离镜头远而头小。咱们是使用变焦镜头去拍集体照的,最好是选择50毫米焦距段。以我的经验尽量在30mm以上,但有时候实在环境所限也只能18mm去拍。(比如三楼的会议室。)
2、光圈和快门速度的选择
集体合影的特点是:人物是静止(快门速度可以慢一些让进光量充足)的且纵深大(光圈不要太大否则无法让所有人都清晰)。要获得较大的景深,一般得使用小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20~30人的合影宜用f/5.6~f/8光圈;在60~70人合影时宜用f/8~f/11光圈,在100人以上合影时宜用f/11~f/16光圈。咱们通常只是拍30人以下的合影,记住5.6以上都是比较安全的。快门速度最好不低于1/30秒,这样可避免个别人在拍摄中突然的晃动。为了安全起见我会设置1/60,这样他们小幅度晃动都是没问题的。
3、焦点选择
根据景深原理,镜头应聚焦在整个队列纵深的前1/3处。例如:若共五排人,应将焦点对在第二排的中间人物上,这样可更有效地利用前景深和后景深,拍出前后均清晰的集体合影。
4、构图方法
集体合影的构图布局要求上宽下窄留出天地,左右略留有余地而尽量充满画面。假如要求收入横幅等信息就忽略构图,做到收入所有内容为先。
5、拍照时注意力应集中
拍摄前先看看队列中有无前排遮挡后排的情况,如有则应调整一下位置。在按动快门前举手示意,提醒大家注意力集中,以免出现闭眼或晃动。此外,拍集体照要避免紧张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准确曝光,精确聚焦以及构图上,否则,任何小小的差错和失误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为大多数集体合影是无法补拍的。(我通常会拿源文件处理。)
我的经验是估计要拍合影了就迅速设置好,在大家还在调整位置准备时候就迅速构图好,等大家站好了示意一下后就马上迅速连拍,通常总有一张是都睁眼的,尽量拍多一些。
如果不想用手动模式,也可以用光圈优先模式或者快门优先模式,相机会测光给出另一个的数值,
光圈优先模式:特写就光圈开最大(变焦镜头本来也开不了多大),合影就f/6左右。
快门优先模式:凝固一个走动的人或者鼓掌基本上要1/80以上,但是这样不开闪光灯ISO要很高(因为光圈已经没法更大了)画质根本没办法看,所以我通常不去拍教室中运动的画面,尽量拍相对比较静止的,通常我就设置为1/60。
当然你也可以用不开闪光灯的接近全自动的模式,在这些非手动模式下,如果测光不准确可以增加一两档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曝光补偿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的拍摄手法。)
(关于曝光补偿:拍摄环境比较昏暗,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偏重于中心主体,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环境很明亮,因而造成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并非总是能达到2EV的调整范围,因此曝光补偿也不是万能的,在过于暗的环境下仍然可能曝光不足,此时要考虑配合闪光灯或增加相机的ISO感光灵敏度来提高画面亮度。)
六、其他注意事项
以下是一些其他的小经验。
1.领导入座后,趁刚开始注意力都集中,马上靠近去拍,否则后面很难拍出比较好的照片了,有的领导会离场,所以一定要一开始就拍好。
2.拍完照片马上查看是否有问题,有问题立刻补拍。
3.拍摄时候注意一些细节,背景是否过于凌乱,被摄者的表情和动作是否合适,话筒等物品是否遮住被摄者的脸部,是否有奇怪的东西刚好在被摄者头后面。所以角度是很重要的。
4.构图注意尽量保证横平竖直的基本要求。
5.按快门时候要保持稳定。
6.拍摄观众要注意是否有不合适的动作,比如都在玩手机之类的,在大家注意力被吸引很专注的时候抓紧时机拍摄。时机很重要。
另外像曝光不准、白平衡不准、有畸变、不水平不垂直、红眼等等问题其实后期是可以修的,存源文件用lightroom进行处理,关于lightroom也是有很多内容,这里就不扯了,有兴趣的我这里有lightroom的教程。暂时想到了这么多。摄影是很深的学问,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只是把自己学到的小小分享一下,如果想到什么再补充,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