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其实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希望孩子过好一生的同时,首先要过好自己的一生,才是最关键的。让自己的生命状态绽放,那么孩子会在一个友爱的家庭氛围下,以及在父母的影响下才能绽放他的生命状态。
也许很多人会说,想过好这一生心身健康是基础,其实我想说,身心健康不仅是基础,深层次去了解,其实也是大部分人终身所追求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目标。因为这里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那么怎样才算是身心健康呢,身心健康标准又是什么呢?其实也没有一个标准度量衡去衡量,这里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我们可以大致来罗列一下: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我们要有能达到当地平均可支配收入,这样才能得以心安。
二、我们要有愉悦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说内心的愉悦感,不仅仅是来自外界的评价,和肯定。
三、要有能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以及会为美而感动的能力。
四、要有帮助他人的能量。
五、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能做到独处、群处都可以不焦虑。
七、有亲密的能力,能与伴侣亲密相处的能力,能为人类做贡献。
身体健康是我们在漫长人生道路上,战胜一切的根本,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能做到以下十六个字,正常身体应该不会差,那就是——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尽量不熬夜)、饮食规律,保持运动、保持心态。
下面我们来简单剖析前面部分几点内容。在经济收入一定的基础上,我们不要成为钱的奴隶;尽量选择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前提还是需要有择业的能力,并在这行闪闪发光,每天在工作,也是在享受,就不会有疲惫厌倦感,内心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另外很多时候我们的困惑,来自我们不正确的观念,以及固化的思维,虽然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我的肯定更为重要,这是快乐的源泉;在大千世界里,每个季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独特的美,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带着墨镜,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灰色或者黑色,感受不到她们美的存在,这时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去亲近、去用心感受她们,沉静式感受真的可以治愈内心。
关于帮助他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渡人,亦是渡己,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的福报就在路上;
关于终身学习,古人语: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终身学习活动理念,终身学习的基础条件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每天汲取新的养分,我们要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提升自己才能匹配这个发展的世界;
关于独处和群处不焦虑,其实孩子本来就是很天真的,那为什么后面会产生对独处或者是群主有极大的焦虑呢,其实是很多父母,都会把一些觉得自己正确的,同时呢又是“有毒”的那些观念植物到了孩子的思维里,而那些想传达的本质呢,孩子可能是没有理解,只用一些外在皮毛,去应对周边环境,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种恐惧或者是焦虑的心理。
关于亲密能力,其实,要想培养孩子有这个能力,心里要有别人、有好事要和家人朋友分享、家人和朋友有事事要为对方分担,其实首先父母要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言传身教,让孩子能感受到在你身上的能量,感受到付出后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成就感,那么孩子潜移默化也会这么去做。
关于伴侣之前的亲密相处,因为夫妻之间是经济共同体,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关系的本质,每队夫妻之间都会有一个磨合期。情绪控制是最主要的磨合点,也是情绪临界点(其实在夫妻相处过程中情绪的掌控权的是在女的手中)。男人和女人之间有很多的不同点,比如男人爆发力强,而女人更有持久力;在社会角色中,女人爱讲感受,男人喜欢说事实讲证据;在思维方式上,一旦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男人喜欢去逃离、回避,而女人就比较喜欢卷入矛盾,去谈这件事带来的感受去分享自己的遭遇委屈,从而化解自己内心的一些不愉快和压抑。还有很多女人都习惯说谈恋爱时,对方自己很好,现在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其实女人还是要学会成熟,因为在恋爱期那只是男人的应急状态,我们不能把他当常态。还要理解男人和女人还有个本质区别就是男性需要的是被需要,而女性需要的是被呵护,夫妻之间减少矛盾最好的方式之一的就是勇敢去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让对方去猜测。
夫妻从有好感到亲密到走进婚姻殿堂,再到生活中油盐酱醋茶的日子,再到因情绪无法磨合而产生直接众多的矛盾,这些都是造成夫妻关系不合的铺垫,最终大部分夫妻走到分道扬镳的最终原因是太厚的铺垫下,隐藏着性的不和谐,在这方面,其实随着年龄的变化,男女性曲线是不一样的。想要继续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就需要彼此理解,毕竟这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们过好自己的这一生,用生命影响生命,夫妻关系越亲密稳定,孩子就越健康积极,那么孩子的一生也终将会绽放光彩。对于孩子,妈妈的角色就是永远做好娘的角色,不当老师,不当监工,也不当教导主任,我们要做一个尊重孩子,做大气、不极端、善于控制情绪的妈妈,不要过度聚焦孩子,学会热爱生活,成长自己!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一起加油吧。
(听了著名心理学专家陈默老师的面授课,让我受益匪浅,分享部分来自课堂和自己消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