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4日,天气预报最低温度-2度。早上6点,我驾着摩托车出发,目标是溧阳百家塘村。
开了两公里后,我就后悔了,却不是因为凛冬寒风的缘故,而是我衣服穿猛了,显得十分笨拙。先不提全套的皮护腿、皮手套、皮衣、皮裤,单是上身,我就多加了两件羊毛衫和一件羽绒大衣。结果,穿的太厚实,整个人成了球形,多深的寒意都侵扰不了我。
当"球形闪电″以八九十码的速度飞驰时,我在想,我的摩旅爱好是否和其他人抽烟、喝酒一样,也是一种戒不掉的瘾?
百家塘村是溧阳市古县街道的一个自然村。村子的得名是因为周边有一百个水塘?或是村上有一百个姓氏?我就无从知晓了。
百家塘与宜兴仅一河之隔,当我驶过宜兴龙潭头村西的一座小桥时,映入眼帘的就是溧阳百家塘村。
进了百家塘,我第一个想去的地方是天宝豆腐店。传说此店生意极好、豆腐味道极灵,早上七点后所有豆制品就将全部售罄。
当我寻到老街上这家店时,虽已是7时有余,仍有少量豆制品可售。但,品相和宜兴的豆制品大相径庭,这豆腐比我常吃的张公豆腐大了将近四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许,这才是豆腐原来的模样。
向老板娘打听,老街上哪里有早饭可吃?她说:过去老街上有许多爿茶馆,茶馆里可以喝茶、喝酒,也有兼做饭店的。现在只剩下两三家,前面转弯处就有一家叫秀姑的面馆。
进了秀姑面馆,店内宾客如云,靠墙的橱柜中放有许多不同款式的酒和酒具,一看就是老酒客们寄存在此的。
环顾四周,却不见了老板娘。总不能司马懿进了街亭,唱《空城记》的诸葛亮却消失的全无影踪。我穿过面馆,来到屋前的园子里寻找,眼前是两条十字交叉的河流,百家塘这条“L”型的老街,依偎在"十字河″的西北角上。
这时,就听得身后传来清脆的女声:"谁来了,要吃什么?″老板娘大概就叫秀姑,刚买完佐料回来。此秀姑长得五大三粗,一点也不清秀。现在已近早上八点钟,我的肚子饿得也在叫"姑姑″。
忙点餐。扎肝、大肠面卖完了;雪菜、牛肉丝面是辣的,"华山一条路″,我只能选肉圆子面。
少倾,面已上桌,却不是我喜欢吃的细面,而是那种宽扁的粗面。我十分不喜欢有韧性的粗面,我也"痛恨″一切有咬劲的食物。但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吃东西只能将就。
虽说是粗面,然而此碗面却香气扑鼻,味道醇厚,碗底的那一勺滋油更是此面的灵魂,它温润无瑕,冶愈心灵,每吃一口都是满满的童年回忆。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我没有提出要少放盐,而这碗面的咸淡度正合我意。
面馆西隔壁就是一家茶馆,此时也是热闹非凡,有十几位老人正在一起甩扑克。我惊奇的是茶馆的里间有一只“沙家浜”里唱到的“七星灶”,"七星灶″前低后高,大约和古时的龙窑是一个原理,具有通风好和省费用的功效。
茶馆的斜对面是著名锡剧名家杨企雯的故里。二楼的陈列馆里有杨大师的生平介绍,杨企雯一生六易其名,历经坎坷,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锡剧第一代女腔奠基人。
老街并不长,只有两百米的样子,但文化气息却弥漫在每一处角角落落:溧阳市文联 9 大文艺家协会“文艺之家”在这里集中落户,东华大学、天津城建大学、苏州当代油画院、常州市美协等院校和艺术机构共建艺术基地也集中在这里驻足。
村中心的锡剧广场静谧而祥和,只听得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仿佛大自然在轻轻地诉说着它的故事。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屋顶冉冉升起,我漫步在广场上,感受着这份宁静与温馨,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了脑后。
当我离去时,我仍恋恋不舍,百家塘是一条不一般的老街,它有各式传统建筑;有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有乡愁记忆;更有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这些美好、这份温暖,滋润着每一位游子的心房。
再见,百家塘。
东氿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