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学与教》第四模块学习心得

近日,我们学完了《数字时代学与教》第四模块。在第四模块“数据决策”中学到了很多内驱型的教学原理,认识到即使教材、教学环境、学生程度差不多,甚至有时连措施和教具都相似,但两个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这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技法在起作用。面对相同的教材,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便是教学技法的一种展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打磨自己技法,时刻想着“教什么”、“怎么教”、“何时教”。在这样的教学技法下,我们会发现,课程的主体环节开展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其一,它必须充分围绕前测的结果展开,否则前测数据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二,它的展开应该是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互动交流、研讨探究中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关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里的互动很重要,能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我们要回到学习的本质上,思考“互动的目的与效果”。在第17篇《课堂教学常见的误区》里,王博士说要避免“和学生一问一答很互动”的错误操作,因为主动举手回答的学生大都是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而且即便是随机被提问的个别学生的回答情况也无法代表全班学生的水平。所以,应用反馈器,让课堂对话从“一对一”转向“一对多”,显得尤为重要。此时,课堂里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加入思考,并作出自己的选择,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而即时反馈系统提供的数据,也为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提供了基础,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考走向更深层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