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旧有的模式不停的出来,清楚的看到,傲慢,自以为是没有谦卑的心一直在我身上。
于是,一大早上在TA legacy群里请教艳梅助教如何做到谦卑?突破傲慢和自以为是的模式。
答: 丽红,不要到处找答案,不要到处求。在你读过的书中早就有答案。
目前阶段,你真的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先从《论语》这类的经典书开始,然后一点一滴去做到。
先立'本',本不立,看的书越多,越迷雾。本立,你就会取舍辨识了。
问: 好的,收到!昨天有看到自己自动化模式又出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感觉自己有点糊。
答: 从体验你自己开始,那里面藏着宝贝,她会告别你想了解和知道,当你的心能'安'时。
问: 好的,谢谢您,也正准备向您请教,下一步如何提升自己。
谢谢艳梅助教,已经给答案我了,帮到我,谢谢
答: 谦卑,是关乎生命的学习,需要一步一步去练习,觉察,修正行为,再去做到,不是让你脑袋知道就学会了的。
....你去读经典和了解一些历史,读佛教故事书的过程中,可慢慢体会。
古人喜用故事的形式来启悟人,
不会用干巴巴的概念和理论。
顾鸣芬问: 《论语》真是个大宝藏,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每天用上好多遍,和学生一起去慢慢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等等,每天都能遇到这样的情景。
答: @顾鸣芬是的,流传数千年的经典,一定是老天把做'人'的根本性的东西在教会我们。本不立,就象浮萍一样。
就象A师所说的,这么多年我都记的很清楚…什么是立场?就是你出发的地方!. .
顾鸣芬: 谢谢艳梅助教,为我解开了长久以来的迷惑。我害怕看历史书,因为我记不住那些时间年代,很努力地背很快地忘。现在想想看书不是为了记住那些,而是为了铭记古人的教诲。那些贤臣进谏,从来都不是给答案,他们也不敢,都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让皇帝去悟的。这种思维是我们要去学以致用的。谢谢!

艳梅助教: 这次我去周村时,看到这门框上的字,就有感觉,古时人真有智慧,
把做人的道理,用这四个字表达了出来,很有画面感,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山水画,且涵喻意。
每个看到这四个字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我的理解为,
'云'是不断变化的,指外在环境和事物。
一个'抱'字用的太妙了,守住。
'幽'在暗处,看不见摸不着的,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的
'石'稳固不变的,是那些立场、原则、秩序、规则、规律。
外面一切再怎么变化,立场原则是不变我说的一堆,也沒完全再清楚,古人只用了'四个
'幽'的力量,也就象老子所说的'无'。
仅为个人理解。
答: @丽红 懂得对'无'的敬畏,自然有了谦卑心。
泰山之行,我从岱庙开始的,我以前'被要理解'的是,有作为的帝王登泰山封禅,是为了皇权统治。
我一点点去看石雕碑文时,感受到的是…那些帝王真的笃信和感应到了,'无'的作用和威力,所以他们敬畏和祭拜。
对我来说,一路行走,一路都在学习什么是'敬畏',以至我在泰山顶碧霞祠,听到锣鼓声时,眼泪满面,以前无数次听过,但当下那一刻听到的是对'无'或上苍的感恩,整个人是被一种力量穿透的。
敬畏、谦卑的学习,与你的心和体验有关。
懂得敬畏,有了谦卑心,自然化解了傲慢心。
@丽红学习经典及一点一滴去做到的过程,内心越来越充实时,你不爱自己都不可能了。
问: @姜艳梅谢谢早上的分享,看了这多书,感觉还是浮的。
也很喜欢看你的分享见解,每一段话我都收藏了。
刚刚的这段话,让我有流泪的感觉,说到心里去了,懂得对“无”的敬畏,自然有了谦卑的心
答: 不爱自己,还是未发现自己内在价值。
立本的过程,是你找到内在价值及智慧的过程。
丽红 是,古经典,是关乎生命和灵魂的学习,需静下来,慢慢领悟。
这之前,你是快速的用头脑学知识,是为了满足小我的需要。
回问自己:我的灵魂成长需要的学习?
问: 这几天我一直在迷茫中,也反反复复看到自己的自动化模式出来。
艳梅助教: 旧有模式,越来越被你看到,是好事,改变的时刻到了。不自责不排斥,只是观察,象那位小姑娘那样…我看着你。

把这智慧记录下来,未来可以翻出来,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