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不算精致,但是越来越喜欢掌声响起来的豁亮,感动,乃至情怀。
掌声是对台上人物的鼓励和尊重,甚至掌声就是节目的一部分。演员站在台上的时候,很可能看不清观众的表情,但是掌声可以传递出观众的反应。掌声越热烈,演员越放松,表演的效果越好。
多多在这方面虽是本色演出,但几乎做到了极致!在他表演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掌声及时响起来,他便呈现一副无比得意但依然纯真的模样,之后的表演也会更卖力;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鼓掌,他则会暂停表演,领着我们鼓掌。待掌声大片响过,他才会继续表演。
我们来聊聊日常公开场合中的掌声吧。我从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但是也时有犹豫徘徊。于此,我的困惑是不知何时该鼓掌?往往是他人掌声响起来了,我赶紧追上。之所以追在他人之后,是因为怕鼓掌落单留下尴尬。
你应该和我一样,不仅有同感,还有过相似的经历吧!人家讲完了,自己鼓起掌来,可是只零零散散的掌声响起来,又突然的沉下去。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不知如何是好?是应该接着再鼓下去,还是赶紧收手?
听说,掌声能够把控的恰到好处,多半是领掌的功劳呢!可是,日常生活中的台上台下又往往是没有领掌的,比如开会这种场合。
那我们就来聊聊开会场合的掌声。按照流程,主持人会先介绍会议内容,然后请发言人(一个或多个)讲话,最后做总结。那么,开头结尾肯定是要有掌声的,尴尬的掌声出现在发言人换场的时候——要不然没有掌声,要不然掌声零落响起又戛然而止。
我总有过这样的感觉和思考:如果有掌声,上一个发言人走下台时会更理直气壮一些,同时,下一个发言人走上台时可以更自信一些。毕竟,站在人前台上多多少少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掌声适时的响起来,随意一点说是礼貌,严肃一点说就是情怀了。所谓情怀,就是让他人感受到善意,同时又给自己一种仪式感。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似乎更懂掌声的力量,那课堂上适时响起的掌声就是证明。教书日久,听到的掌声越多,感受越多。但最先想到的,也是最多想到的,还是情怀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