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可妈,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妈妈,陪孩子走过童年,走进少年,陪伴中我自己也成长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一路走来,风景不一定最美,感触不一定最深,但愿意与您分享,或许对彼此都有益,因为陪伴,也让我们自己成长,让我们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为妈妈,我是个严重的教育焦虑症患者。为了女儿的教育问题,我疯狂阅读关于教育的书籍。从卢梭《爱弥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卡尔威特的教育》等等外国名著,到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孙瑞雪《爱和自由》、孙云晓《拯救女孩》,台湾洪兰教授《理直气平 - 勇于改变才会进步》、蒋佩蓉《丰盈心态养孩子》等等。列举了那么多书,不在于说明我自己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只是想证明,我的确很焦虑。这样的焦虑也迫使我学习了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全部课程,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以焦虑产生的压力和动力,不容小觑。
卖弄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教育焦虑是每个有责任心的父母都会存在的情绪,无需担忧和自责。我们要做的,是更好认识教育的本质,尊重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从容面对生命中的甘苦,享受作为父子、母女一场的相聚时刻。
对于教育,我比较认同近藤大介的观念: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地磨炼自己,最终实现个人自立的过程。
《三字经》最后说: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为什么留金,留银不稀罕,要留“经典”啦?因为,教育的本质是要帮助受教育者,自身成为有用之才,而不是外在的包裹。这和我们心理咨询的原则很接近,好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是帮助你心灵成长,自己能够解决问题。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特别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难免越俎代庖,成为拔苗助长之人。原因有三:
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们基本实施的是提前教育,完全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要说孩子的个体差异。
二、我的经验要传授给孩子,免得他吃亏。可是,我们忘记了我们经历的时代正在过去,孩子们的未来,谁都没有经历过,我们所谓的经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一定对他有益。
三、爱他就要为他付出。其实,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父母首先要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爱,都是自私的爱,会让爱成为一种束缚和牵绊。
面对普遍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习,学习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方式和态度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让问题就是问题,我们解决它。而不是让问题成为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成为问题孩子。
怎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与孩子一起成长。陪伴,不是只看孩子的成长,还有我们家长自身的成长。
每天5分钟,可妈与你分享发展心理学。我们一起尊重发展规律,减少教育焦虑,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