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

女儿和我探讨培养幼儿读书的兴趣一事。想起她小时候,我经常带她逛书店,希望引起她阅读的兴趣,然而却不懂幼儿的需求特点,给她买的书全都是文字版的,她觉得很枯燥,读来无半点兴趣。后来还是她三舅买了套连环画版的《聊斋》送给她,这才看的有趣,逐渐喜欢上了阅读。遂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最初手里捧的都是连环画,我们称为小人书,一边看图,一边阅读,自是乐在其中。想至此不禁汗颜,自己对女儿可谓揠苗助长,心里很是歉疚。

儿时的记忆中,具体看过的大部分书皆已忘记。残存的记忆中有一些春秋战国故事,而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本画报里一篇鲁迅的《药》,当时看着觉得故事怪怪的,语言很深奥,不明所以。但可能因为鲁迅这篇文章的描述对当时八九岁的我冲击力太强,所以一直深记于今。

我正式接触的第一本启蒙小说是《水浒传》。那是我十一岁的暑假,不晓得当时这套繁体字版的《水浒传》是如何突然出现在家中,只记得我和二哥、三哥三个人抢着读,每天早上谁先早起谁就抢得当天的阅读权。繁体字我好多都不认识,全靠上下文的意思自己猜,虽然看的囫囵吞枣,但主要内容还是都看懂了,自那时起,我深深迷上了《水浒传》,对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豪气冲天的梁山好汉喜欢的不得了。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嘿嘿嘿嘿参北斗哇,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说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嘿嘿嘿嘿全都有哇,水里火里不低头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长大后又细读了两遍,感受又有不同,少了看热闹的心,多了体会人生的情,每每读到梁山从顶级兴盛后迅即开始走向衰败,心里就惆怅的不能自已。

上中学后,我看的书很杂,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武侠小说、民间传说等五花八门的书都喜欢,那时阅读渠道少,没有可选,逮着啥读啥。

跟着父亲看《隋唐演义》、《封神榜》、《三侠五义》等历史神话武侠小说。有时和同学借阅,借阅的书归还期限紧,在家里还担心父亲发现自己看课外书不好好学习功课被他责备,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熬夜去读,有一次,熬了一个通宵看完了《傲慢与偏见》。而其余看的大部分名著来自二哥和三哥,他俩工作后都喜欢买名著阅读收藏。生活中,巧合下书中的有趣特别的人物偶尔一霎那会在脑海中闪现。现在每一看到野外发电的风车,就会想到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说了几次后,再遇到风车女儿就先替我说了出来。

上高中时迷上了金庸、古龙和梁羽生,上课时偷偷看《神雕侠侣》、《七剑下天山》……对仗剑走天涯的江湖颇为神往。这样不合时宜的阅读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习,以至于被三哥说不务正业,提出警告。

现在,阅读的条件越来越好,可选的书包罗万象不计其数,所以阅读时就专选自己喜欢并合适的类型去读。虽然电子书阅读携带起来非常便利,但我仍然钟爱纸质书捧在手里的质感。而且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尽管当地不乏书店,网购也更加方便,但如果因办事或者旅游到外地,不管去到哪里,只要能抽出时间,都要在当地的书店精挑细选一本书买下来作为纪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