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 《易经》名言赏析

《易经》是儒家经典中最难读懂的名著之一,但是《易经》中的《易传》却相对易懂的多,其中又一以《系辞传》最为通达晓畅,言简意赅,言浅理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则其中的名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善言顺——《易传·文言传·坤文言》

我们要理解好这段话的意思,先要看看它的表面意思:长期坚持积累做好事的家庭,福气肯定会传到后代。长期坚持不做好事的家庭,灾祸一定会遗留给子孙。从历史上来进行证明,臣子杀害君主,儿子杀害父亲,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缘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或者说一代一代的因果报应),问题就出在对可以明辨是非的现象,没有及时分辨出来并进行彻底的改正。《易经》上说:“踩到薄薄的霜,坚硬的冰出现的日子就不远了。说的就是由因及果顺序而来的必然结果。

我们读《易经》,不但要看到它的表面意思,还要悟到他的深层含义。它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

第一,做事要分清善恶。任何事情从一开始就要正本清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任何一个起心动念积累到最后都是奇大无比,善恶之差,天壤地别。

第二,要重视长期积累的作用。积善之人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我们一般人之所以不相信因果报应,就是所验证的时间比较短。就是没有看到积累的重要性。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一个长期做善事的人,如果不能功德圆满,有时容易功亏一篑。一个做恶事的人,如果能够改恶从善,有时候回头是岸,如果是恶贯满盈,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第三,要及早判断,及早改正。积不善之人,上天也给他了许许多多改正的机会,只要他肯改正错误,小则可以回头是岸,大则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易经》的名言,它不是教条,它是可以验证的真理。几千年来,许多人,栽了无数根斗,方才体会其中的只言片语,更多的人是每天运用却不知道。圣如孔子,他老人家50岁才读《易经》,韦编三绝之后才慢慢领会到其中的深意,我们普通人更要加倍努力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