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比较低调的人,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更不敢搞什么大动作,怕吸引了别人的注意,藏不了愚。
自初中以来,作文成了语文考试的一个大项,所以老师每周末的家庭作业里也必然有一篇作文。写得好的会在下一周的语文课上,被选出来全班朗读,佳作共赏。
我一直都不是同学中那个写得好的,不论初中还是高中,好像我的作文从没被哪个老师读过。
然而,今年1月1日开始,向来为人低调又写得一般的我,为什么突然开始公开写作了?
一、我不是自媒体,我是自省
很多朋友、亲戚、我以前的同事,看我基本每天都更新文章,还发到朋友圈主动让大伙儿看到,都以为我开始做自媒体了,以为我想通过粉丝经济、社群经济、微营销、写软文、打广告等各种互联网途径实现个人的收益。
说实话,我自问还没那个能力,至少目前并不具备。
对我而言,上述利益固然很诱人,但都来自外部,我其实更看重的,是写作带给自己的内部收益,即,成长最重要。
如果我能通过不停地写,不断地审视自己,梳理自己的价值观,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那才是更大的收获。
独立思考是一个重要的能力,我们从小到大一边被别人教育着一边认知这个世界,多多少少是被洗了点脑的(注意:这里“洗脑”是中性词),所以有时候我们以为某个结论是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是我们长年累月的思维惯性自动得出的结论。
提升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很多,写作就是其中一种,所以我没在做自媒体,我是在自省。
二、写作不同于写日记,我在试图沟通
我曾断断续续坚持写过几次日记,长的持续了半年多,短的几个星期就不了了之。我知道很多人也有(过)这个习惯,并持续的时间比我长久很多。在我眼里,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是写的人和自己的内心对话,所以一般不会给别人看,都要加密或加锁的。
而写作虽然也少不了和自己对话,但同时也要兼顾和读者沟通。即你先和自己对话,梳理好自己的想法,再用文字的方式把你的想法转换成别人能读得懂甚至读得喜悦的形式。
这就比写日记更有难度了。
我以前写日记,容易自嗨,反正就我一个人看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较“放肆”。但公开写作由于有可能会被大家看到,甚至是被在意的人看到(没错,可能就是你),所以我必须有所克制,以沟通和交流为主旨,顺带抒发一点自己的情感。
我平时话少,是人群里容易被忽视的那一个,写作稍微弥补了一下我和他人缺乏沟通的心里空缺。(我会改的,我确实不够活跃,这样有时会很无趣。)
三、正因为写得不好,才更要写
相比较于随手一写就十万阅读量的人,不怕大家笑话,我尽管费尽心思去写,最好的也就100多阅读量。很多时候,我还会出现写不下去的情况,很痛苦。
村上春树称自己是长距离跑者,“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放在写作这件事上,就是“今天不想写,所以才去写。”
写文章不能心急,慢慢的一点一点写,就能写出来。这就像是女孩子第一次学织围巾,虽然很慢,但只要一点点织,最终都能织好,并且越往后越熟练。
我现在写得不好,没关系,没有人一开始就写得好,但是,只要我不停写,就有很大可能性可以越写越好。反之,如果我不写,多年后我还是那个写得不好的黄波。
四、不需要等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写
人人都可以写,只要不涉及太过敏感的话题,微信允许我们每一个人申请公众号。
我以前总觉得写文章给别人看,要想好了才写,否则写得不好,贻笑大方,还不如不写。
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
完成好过完美,如果总想着等我能写得非常好的时候再写,就永远无法动笔,永远也没机会写得非常好。
而且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写文章不是为了秀才华、抖机灵,写作本质上只是沟通的一种形式。所以即便没有任何文采,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希望表达出来,就完全可以写出来给人们看。要知道,写作才不是语文老师或文科生的专利。
五、最后
我因为机缘巧合,于今年1月1日开始这所谓“公开写作”,其实更多时候我把它视为一种练习,写的文字也只愿意叫成习作,离我心目中的“文章”这种说法还差得很远。
以前写日记,大多是没话找话,刻意升华原本极其平凡的日常,然后一天好像度过的很充实,所以最终都断了。
我很不愿意这回的公开写作,也和以往一样,会是相同的宿命。所以我很珍视它,并感谢这样的机缘巧合赋予我这样的机会。
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毫无保留的投入,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