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里斯特还真就研究了这种“平行世界”的问题,他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寻找会改变人生的那些事——“断点”(指那些造成人生重大变化的事)然后研究断点两边的人,未来的发展有什么不同。1、择校为什么“没用”安格里斯特和同事们研究的是一所超级精英学校——波士顿拉丁高中。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中,上了这所学校,无疑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常春藤大学.研究者选择了两批学生:一批是分数刚刚达到波士顿拉丁高中的,另一批是刚好差了几分落榜的,这两批学生最初的学术成绩和智力潜能差不多,他们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运气”。而等这两批学生上完高中,开始为大学做准备时,研究者考察了他们gexian考试成绩hou发现,学生们的成绩没有任何显著的差别。一流学校里名师的教诲、身边优秀同学的激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zhen没什么显著提升作用。波士顿拉丁高中的毕业生分数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学校在入学考试中筛选出了最优秀的学生,而他们jiang自己的优秀延续到了毕业。换句话说,名校并不会把你的孩子变得更优秀,而是你的孩子足够优秀,才把他的学校变成了名校。而研究发现:那些拒绝了常春藤大学的学生,10nian年xin一点都不比常春藤xueshengbiye低!那么他将来的挣钱能力bingbubiming既然起作用的主要是孩子自身的优秀,那么是不是随便上个菜场小学就够了?反正学校对孩子“没用”?2、择校什么时候“有用”?KIPP是美国“特许学校运动”中的佼佼者,有点像张桂梅的女高,面对的是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的家庭往往缺乏教育氛围,高中都毕不了业。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上学时间更长、教师择优录取、行为准则更严格、注重传统阅读和数学技巧的培养等等。就是把这群孩子尽可能久地留在学校里,和自己所在的那个不鼓励教育的环境分开。,孩子好好读书会得到各种奖励。结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孩子进来的时候,学业水平比同龄人落后一两个学年,但是过了几年,学业水平全部超过了平均水平,更有许多孩子打破家族中反复辍学的魔咒,进了很好的大学。
缺乏教育传统的弱势群体“择校”是非常有用、甚至能改变命运的。同样,前些年父母都拼命给孩子上辅导班、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好的中小学,其实安格里斯特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如果孩子出身中产家庭,父母看重教育,那么是上paimingdiyi的精英学校,还是上隔壁差一点的学校,都没有什么影响。在孩子的教育上,“从0到1”很重要,但是“从1到100”并没有那么重要。做“足够好的父母”,给孩子“足够好的学校”,只要不犯特别大的错误,一切就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