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间的教育
白夜私语11
108
刘良华教授讲过: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3岁之前;第二个关键期在9岁之前;第三个关键期在13岁前后。在孩子3岁之前,他的身边最好有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之前,他的身边最好有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民主型父母。
孩子在不断地成长,从一个关键期进入另一个关键期,他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怎样让孩子顺利地完成过渡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作为父母,如何适时地从放任型父母过渡到权威型、民主型父母,应该是帮助孩子顺利过渡的关键。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从小学升入初中,最关键的也应该是紧紧抓住孩子们的过渡和适应问题,不仅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要让孩子们顺利地完成过渡,还要让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也能够顺利地完成过渡。
109
用张文质老师的观点来讲,应该可以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或者“老师改变,学生改变”来解释孩子们的过渡问题。孩子们成长了,家长和老师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了,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也去改变,从改变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改变中解决问题,在改变中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在这个改变中,特别是孩子进入第三个关键期后,我们需要注重以下教育信条(张文质):
孩子不需要担心,而需要关心;
孩子不需要责骂,而需要理解;
孩子不需要说教,而需要分享;
孩子不需要考验,而需要分担;
孩子不需要冷落,而需要疼爱;
孩子不需要寄予希望,因为他本身就是希望!
110
在第一个关键期,我们还被孩子搞得焦头烂额,基本谈不上摸索教育孩子的经验,甚至于连有目标的实验也谈不到。在第二个关键期,我们在懵懂中学习教育孩子,学习做家长,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积累教育孩子的经验,应该说是进行教育孩子的实验。在第三个关键期,我们逐渐形成了孩子教育的一些目标,并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努力着,但在这个时期也最容易把家长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定下父母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我们最近二十年来的家庭教育现状。
这也是我自己教育孩子的切身体验,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教师。
111
现在,我的孩子刚刚升入初中,在与孩子相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再次体验到改变的阵痛和过渡的艰难。坦诚地讲,我们做权威型父母的时间有点过长了,在孩子的第三个关键期到来时改变得有点笨拙。当孩子的成长问题层出不穷时,我们觉得措手不及,更多地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一面,少了点宽容与耐心。
自己的体验告诉我:面临问题时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提出来与自己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商讨,参考朋友们的做法。从第三个关键期对父母要求的角度来讲,应该经常组织家庭民主生活会,与孩子和亲人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营造健康和谐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
112
对我自己来讲,急需做到以下几点:
加深与孩子的朋友关系,与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
减少担心、说教、考验,加强关心、分享、分担;
让孩子更多地分担家务劳动,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让孩子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强健其体魄;
进一步关心身边的他人,积极融入社会;
孩子本身就是我们的希望!
113
缺少了父母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健全的家庭教育。孩子既需要父爱,也需要母爱,不要过多地承揽孩子教育的责任,该让母亲做的就应该放手让母亲去做去教,相信孩子的母亲会做得很好。当然,假如我是一名母亲,也应该相信孩子的父亲会做得很好。
114
我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与朋友们讨论,对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觉。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每个人各持己见,都有自己的一些办法,反差也很大,甚至于有一位朋友前后的观点相互矛盾。他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法与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基本上都不相同,家庭教育一套,学校教育一套,听起来都没有问题,但我相信他们对于大教育的理解在根本上是不同的,与我对大教育的看法也是相互矛盾的。不管哪种情况,我们都一致认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基本上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我们一致肯定的讲,我们生存的大环境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这是某一个个人、某一位教育专家、某一位社会学专家或者某一位政治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同样的环境中,从事同样的工作,对于同样的教育问题,想不到我身边的朋友们的观点竟会有如此大的反差,社会各界对教育有众多需求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念是基本一致的,他们对于生活的需求也基本上处于一种社会的最低层次。
115
科技发达了,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反而降低了。我相信,人不是一种容易满足的动物,人之所以为人,不只因为性本善,还在于欲望无限。人对生活需求的降低,不是因为人的欲望降低了,也不是因为人看破红尘而佛性了,而是因为普通人的话语权在逐渐的丧失。
如果你单纯地认为,你能在网络上发表一些看法,帮助一些人,有话语权,那也太幼稚了。我只能认为,那只是一种底层的声音,离话语权还很遥远。如果从“无望中看到些希望”的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进步吧。
116
昨天晚上,孩子完成作业后已经快十二点了。临近期中考试了,各科作业都多了,这样的状况肯定会持续很长时间,应该说至少要持续三年之久。于我而言,鼓励孩子坚持下去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当然我也要鼓励我自己坚持下去。
对很多孩子来讲,这样的教育环境简直是一个灾难。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就这样被一点点地消耗殆尽。
117
对于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我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我的这些做法能够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早上,与一位朋友交流了关于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考能力培养的问题,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已经共同坚持了好几年了。
我现在最害怕出现那种“希望越大失望越多”的状况,这不是我们每个人想看到的结果。
118
如果没有耐心与自己所遇到的任何一个人进行顺畅地交流,就不能说自己真正地有了耐心。不管这个人是自己的亲人还是朋友,同事还是路人,长辈还是晚辈,甚至于是自己的敌人或者仇人。
所以,我很怀疑一些“名师”“专家”所做的激情演讲。进步的一点是,每当演讲者把自己讲得声泪俱下时,观众们除了掌声外,还能无动于衷地安坐。
119
当你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地离你而去,你才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正内涵和生命的时空属性。
120
绝望之为绝望,是在于它的停止状态。在那里仿佛一切都到头了。
所谓的伟大,其实就是进入绝望又能够从绝望中逃脱的艺术。
——哈扎拉尔
这是我喜欢的句子,半年来我常常温习。人到中年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不断地从绝望状态中看到希望并体验到自己的伟大,认识到——一切才刚刚开始。
2019年03月05日
黑白之间的教育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