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曾和她的姐姐贾丹说过的最狠的一句话是:我觉得妈妈走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快乐,我的快乐永远缺了一角。
这种亏欠感、愧疚感,是每一个被妈妈爱过的小孩都能一秒共情的。
正是因为对母亲无语言说的爱和发自内心的缅怀,才有了那么好的作品,真情最打动人心。
并没有多么高深的摄影技巧,也没有多么华丽绚烂的画面,也不是多么深奥的思想内核。
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能把故事讲好,从而催人泪下的电影。
看着好评率和分数这两个数字不断升高,这部电影无疑成为春节档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我很荣幸,也为这部电影贡献了一点点绵薄之力。
爱没有方向,但是有导航。
2017年5月7日,热搜上出现了一条奇怪的微博:
“如果能够穿越时空,见到还没有生你的妈妈,你会对她说什么?”
很快,评论区涌现 2 万多条留言,点开一看竟然大部分都是:
“别为了生我,放弃灿烂的人生。”
“希望你能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不介意我不存在。”
“别跟我爸在一起,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
这些话,看得人鼻子一酸。
“如果我妈当年生的不是我,她应该过得比现在幸福吧。”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的也是这样一个故事。
电影的时代背景是2001年,贾玲在电影中饰演的是一个自以为从小就给妈妈添了很多麻烦,没有让妈妈感到开心,感到自豪,甚至说是感到幸福的一个女儿。从小到大,都在让妈妈操着心,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在升学宴上,为了让妈妈自豪一回,将成人自考造假改为了普通本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不想露馅,自己感觉让妈妈颜面尽失,回家的途中一直在和妈妈道歉,并和妈妈一起谈起了对未来的畅想,然而一辆奔驰而来的汽车,将这段关于未来的对话戛然而止。
镜头一转,妈妈在病床上昏迷不醒,贾玲一边陪护一边对妈妈诉说着自己掏心窝子的话,昏昏睡去。在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妈妈不见了,遂走出病房寻找妈妈,在走廊里看到了一台老旧的电视机,机缘巧合被「穿越」回到了1981年,并与20年前返老还童的妈妈相遇,想给妈妈找一份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幸福,想让她高兴。
没有人能替妈妈去定义她的一生是否幸福,除了她自己。
贾玲假装妈妈的省城的表妹,帮妈妈抢厂里的第一台电视,召集队员参加女排比赛,撮合她和厂长儿子的姻缘。
即便自己会消失也在所不惜,一切的一切只希望妈妈能够幸福。
可是她错了,她没有想到面前的妈妈,内在还是2001年的妈妈。
妈妈去争着抢着买厂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只是因为女儿想让她买;妈妈去参加女排比赛,看见女儿接住了一个球,便高兴的“像赢了一场比赛似的”;和沈光林一起在台上表演二人转,妈妈的眼神没有离开女儿,也因为女儿笑开了花。
可是贾玲并不清楚这些缘由,她还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让妈妈获得幸福。
在最后两人争执,撕掉了结婚证的时候,妈妈说了一句:
“我觉得我这辈子过的特别幸福,怎么就不相信呢?”
是啊,贾玲一开始就输了。
在1981年,她的身份是妈妈的表妹,而这个身份,是妈妈给她的。
妈妈只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真爱就是无条件的爱,人初次接触爱的时候,就是在婴孩时代,通过父母的给予接触到的。
妈妈给了她的女儿无条件的爱,而女儿也将这份无条件的爱反馈到了妈妈的身上,希望她可以获得幸福,这是我理解的这部电影,最令人感慨的核心。
因为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因为妈妈,所以感化了小孩。
贾玲不是因为想当导演,才拍的《你好,李焕英》。
而是想把妈妈的故事拍出来,才成为了一名导演。
这部电影之所以大获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贾玲没有矫揉造作,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全部流露出来,戳中了许多人心目中最柔软的地方。
作为贾玲个人献给母亲的赞歌,是一部交给母亲的作品,也是纪念母亲的作品。它就像我们送给父母的第一件礼物一样,无论好坏,成熟或稚嫩,足够的真诚就足以动人。
这部作品早在2016年就以小品的形式登上过舞台,展现在了大众的眼前,之后,贾玲对这个剧本进行了重修,不断润色,不断添砖加瓦,终将这部作品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在了荧幕上。
在电影前半部分其实埋了很多细节,只是需要我们去仔细感受,慢慢琢磨,包括张小斐的目光,以及和贾玲说话时的语气,还有平时两人接触的肢体动作,都是小细节。
一开始觉得奇怪,这并不符合常理,但在电影进行到最后的20分钟,看到反转之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些个中缘由,潸然泪下。
有人说后边部分强行煽情,但我不以为然,后半部分才是整部影片的精华所在,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将这部电影的主旨完全地升华,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
我本身也是一个多情善感的人儿,这个层次使得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热泪盈眶。
妈妈带你来到这个大世界,所以要努力去带她看这颗小星球。
最后的最后,我想用一位网友的高赞评论结束这篇文章。
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本文来自公众号:负能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