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8年开始,爱上了阅读。
以前看书的习惯,大概是这样的。
按照作者的思维从头到尾一直读下去,
然后以仰望的心态拜读,生怕错过书中重要的内容,自然读的很慢,也很辛苦。
时常会因为错过了某一个知识点感觉到遗憾。
后来看到老舍先生读书方法,觉得更适合自己:
老舍先生认为读书是为了获取一点灵感,所以从不会一字一句,从头读到尾。
一本书快速阅读下去,里面有某一个段落能让自己印象深刻,就已经感激不尽。
慢慢的,要完整读完一本书的执念也慢慢的在消失了。
读书,一定要建立主人思维,是我在读书,不需要完全按照作者的思维去读。
带着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读书,才更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改变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开始的时候需要克服那种错过知识的感觉,深怕错过了作者的某个重要道理,深怕不做笔记下次就找不到某个重要的道理。
养成长期形成的读书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读书更快乐,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兴之所至,行尽而归,完全跟随自己的心意流动的去阅读。
今天分享一个自我中心的阅读法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自信」。
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感受,去选择我要的知识。
可以以你们自我为中心去阅读,所有的作者都是在为你们的阅读趣味和需求存在的。
即使一个很好的知识我现在没有感觉错过了,各种原因错过了,我也一定会在以后遇见更好的。
其实和精简物品一样,凡是没让你「心动」的知识,都可以舍弃。是以心动为标准,而不是所谓的经典、XXX必看这些外在标准。
在这样完全按照心意流动的阅读,我们是很容易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并且爱上阅读的。也只有爱上阅读,我们才能真的从阅读中获益。
以前不管喜不喜欢,开始读一本书就总想着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读完,否则就感觉不完整,而且深怕错过了作者的某个重要道理。
这样勉强自己习惯别人的思路,吸收自己暂时还没有感觉的知识,其实并不利于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乐趣的,而且也未必是好的读书方式。
因为以现在这样浩如烟海的书籍和知识,一本本一篇篇看过去,实在是会生出一种无力感,我们也会永远找不到自己。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舍弃了传统的读书方式,以自己的好奇心和需求为方向,阅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主动搜索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的,特别聚焦和专注,每次解决掉一个问题都会让我们非常有成就感,可以带着热情挑战下一个问题。